——龍巖培斜村創建全國文明村巡禮
圖為全國文明村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森林水鄉沐光之城”網紅打卡景點航拍。曾曉彬 攝
培斜村地處龍巖市新羅區西部,是閩西蘇區革命基點村。全村235戶726人,黨員50名。在村兩委帶領下,村民們團結奮斗,按照“文化旅游、生態工貿、創意培斜”的發展定位,立足培斜村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結合綠盈鄉村建設,緊盯市場搶抓機遇,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竹器加工、茶葉種植、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四大引擎”齊頭并進,應用“互聯網+”融合一二三產業,實現了從“竹器村”“淘寶村”到“生態旅游村”的三級跳。
培斜村擁有各類大小企業40家,其中竹制品加工廠28家、茶葉加工廠4家、其他企業8家,2020年全村社會總產值近3.5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28萬元;80%的村民持有培斜鄉村旅游的股份,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76萬元。培斜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中國特色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等稱號。村黨支部書記華錦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美麗鄉村領頭人”“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榮譽。
圖為全國文明村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竹文化”展覽館。吳銳意 攝
圖為全國文明村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竹文化展覽館內展示的“世界最大竹椅 ”。賴江華 攝
立足村情,專注打造竹茶產業鏈
1997年,在村黨支部書記華錦先帶領下,村里63家竹席廠聯合起來,成立了竹涼席有限公司。據統計,2020年全村竹制品年產值達1.7億元。
在竹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培斜村的茶產業也悄然興起。目前全村種植茶葉面積1500多畝,茶葉年總產值達1500多萬元。
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培斜天然竹業專業合作社、培斜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等5家專業合作社,吸收320余名村民作為社員。近年來,培斜村發揮培斜“天然牌”竹涼席、“小池牌”茶葉、“龍巖培斜淘寶村”品牌優勢,精心打造特色產業品牌,2020年11月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
圖為全國文明村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講堂。吳銳意 攝
多措并舉,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培斜村圍繞“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積極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主題活動,于2021年榮獲“龍巖市十佳鄉風文明村”稱號。通過倡導文明健康、厲行節約的文明和諧風尚,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當地村民取消民間訂婚流水席。堅持村干部帶頭、黨員先行,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引領社風民風,通過“五好”美德模范推薦表彰活動等載體抓實鄉風文明創建工作。
圖為全國文明村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淘寶村”一角。吳銳意 攝
圖為全國文明村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福海龍鄉景區“五谷豐登”景點 。吳木振 攝
售賣風景,闊步走上強村富民振興路
2017年以來,培斜村開始開發研學體驗文化旅游,先后打造了幸福長廊、五谷豐登、水果采摘、溪流漫步、九溪廬漂流、森林飛越、森林氧吧、林中漫步等以休閑觀光為主題的景點,以及同心玻璃橋、滑草場、射擊場、跑馬場等休閑娛樂項目。
近兩年,景區拓展研學項目開始紅火,至今已接待研學團隊百余批師生8萬多名,省、市、區各大黨校及福建古田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心先后在培斜建立了現場教學點,廈門大學、福州大學、龍巖學院等各大院校在培斜村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2019年培斜村接待游客人數突破100萬人次,2020因疫情影響仍有38萬人次,營業收入突破4000萬元。2020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授予培斜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稱號。
圖為全國文明村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福海龍鄉景區道路。吳銳意 攝
黨建引領,持續激活內生發展動力
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的凝聚作用,對村級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全力推進了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每年村財增收部分的60%主要用于村莊環境建設改造。黨員帶頭進行“兩治一拆”,做好全村房前屋后美化、綠化、亮化工程。2020年12月被福建省生態環境廳評為福建省第一批高級版“綠盈鄉村”,2021年7月被福建省氣象學會評為首批”氣候康養福地”。
如今的培斜村,德熙威士忌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沉缸-威士忌工貿旅游綜合體板塊、福海龍鄉生態旅游板塊和九溪廬生態康養板塊等鄉村游三大板塊陸續完善。2021年新羅區鄉村文化旅游節在培斜開幕,培斜鄉村游品牌高調打響,一張閩西革命蘇區鄉村全域游的"金字"名片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