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旺,男,59歲,民進會員,順昌縣大歷鎮鄉村振興發展中心教授級高農經師、科技特派員。38年來扎根基層,在閩北大地用小蘑菇撐起百姓脫貧“致富傘”。曾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科技志愿者典型、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全國十佳最美鄉土科技人才、全國科協系統先進工作者、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福建省優秀志愿者、南平市敬業奉獻道德模范等榮譽,榮立南平市委、市政府二等、三等功各一次。
探索研發竹蓀種植高產技術
2001年,高允旺主動請纓并被順昌縣下派任科技特派員,至今連續做了十任。了解到菌農種植竹蓀產量低的難題后,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們解決這些難題。”他一頭扎進竹蓀種植高產技術的探索中,研發了一套利用竹屑替代木屑栽培竹蓀的新技術。2003年7月23日,順昌縣科技局邀請省市食用菌專家組在大歷鎮進行評審,畝均產干品比傳統種植產量翻一番,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高允旺從此成了竹蓀“土專家”。2004年,高允旺牽頭組建順昌縣竹蓀協會,發展會員786人。2011年,順昌縣成為福建省最大竹蓀栽培基地和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縣。
創新種植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如何能將綠水青山轉換成金山銀山,讓村民“不砍樹也能致富”?高允旺率先在福建省研發林下栽培竹蓀技術,解決菌與稻、煙等農作物“爭地”的矛盾,打通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一條通路。10多年來,他研發的新技術幫助老區蘇區農戶實現增收3億多元,助力3萬多戶農戶脫貧致富。帶動貧困農戶33戶121人穩定脫貧,實現人均增收2600元,他還跨縣市、跨省傳授竹蓀栽培技術,足跡遍布5省21個縣市。2015年,高允旺被跨縣選派到浦城縣濠村鄉任“科技扶貧專員”。他采取“科特派+合作社+基地”的種植模式,舉辦培訓、示范引領、合作“抱團”,2019年,濠村鄉濠村菌農鐘雙星種竹蓀5.6畝,銷售收入15.1萬元,浦城全縣竹蓀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
培育新型農民播撒脫貧攻堅的種子
高允旺立志要把脫貧攻堅的種子播撒下去,牽頭組建了一支由年輕農技人員、營銷大戶、“土專家”等組成的科技志愿者隊伍,指導各地菌農種植、營銷,組織合作社參與展銷會、年貨會等各種銷售渠道。他還組建了“科特派生態竹蓀產銷科普群”第一時間指導菌農種植技術,被尊稱為“高老師”。
高允旺的事跡先后被學習強國“每日一星”、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福建日報等權威媒體報道。30多年來,他不忘初心、心無旁騖,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發表到菇棚里,讓農戶不離鄉、不砍樹就能富起來。他表示,退休后將繼續發揮余熱,當個“編外科特派”,努力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老區蘇區鄉村振興,繼續肩負起一名“科特派”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