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漢春,男,陜西漢中人,1973年5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7年7月入黨,現為96782部隊48分隊戰士,一級軍士長。先后4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二等功,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被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全軍裝備維修先進個人,原第二炮兵技術人才標兵、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入伍28年來,該同志政治思想堅定,工作認真負責,是裝備修理的“御醫”,是愛裝管裝的“勞模”。率領裝備維修分隊奔赴各個單位服務,解決數百起裝備頑疾,成為裝備維修“第一人”,充分展示了一名新時期軍人矢志打贏的忠誠本色,為國防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以忠誠做本色,看齊追隨意識強烈
一直以來,顧漢春同志始終把對黨的忠誠作為軍旅人生的導航標。他堅持認真學習新時期黨的創新理論,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時刻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作為一名黨員,他是一面旗幟,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足跡,始終緊密團結在黨支部的周圍,積極出謀劃策,為單位裝備管理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某次,單位臨時擔負了某任務,工程難度大,當時顧漢春剛剛完成一次裝備大修任務,正打算休假,上級要求他去某工程支援,他二話不說,推遲休假,重新打好剛拆開的背囊,馬不停蹄地又奔赴國防建設一線。作為一名骨干,他是一名標兵,他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堅持第一個上、最后一個下,裝備用完后第一個鉆下去維護保養,他創造和進行著無數個第一,戰友們都親切的稱他為“一哥”。
二、忠實履行使命,專業技術精湛
作為集裝備操作、維修于一身的專業技術能手,顧漢春以精湛的專業技能、務實的工作作風、默默奉獻的高尚品格,在部隊執行急、難、險、重的國防建設和應急保障任務,哪里有需要,他就戰斗在哪里。顧漢春說,專業技術過硬,裝備性能完好,這與學習是分不開的。為提高操作手專業技能,他每周組織專業技能培訓和現場講解示范,把作業面當做現場培訓的練兵場,反復講方法,親自做演示,在實戰中提高年輕操作手專業技能。嚴格規范登統計,嚴格落實保養登記制度,把每次出現的故障當成一次修理培訓課,讓大家積極參與,分析原因。為提高興趣,在現場建學習園地,把各種損壞部件,更換的有代表性的配件,分類擺放,對每一件分析原因,把“為什么更換,如何判斷,如何預防”等知識要點,制成卡片,讓每個人牢記于心。通過對裝備的分解大修,對電路、液壓、各工作機構,采用分解前對照原理圖進行講解,分解后對每一個部件拆解檢修,讓大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裝時再講原理,特別是把平時工作中經常出現的故障部位和原因緊密結合,使每一個人維修能力得到質的跨越。他始終與各專業小組保持密切聯系,并結合裝備的特點,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他的裝備工作年限最長然而卻是問題最少,他的資歷最長然而卻是一如既往,他的技術最精然而卻是精益求精,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在任務面前只有干勁的負責態度感染了每一名官兵。
三、勤于鉆研問題,爭創一流業績
沒有一流的質量,沒有一流的技術人才,就沒有一流的國防建設,這是記在顧漢春筆記本第一頁的一句話。如何成為一名一流的裝備操作手,他在不斷的探索奮進,這也是他不斷鉆研的寫照。他通過強化理論基礎,鉆研裝備的結構特點,結合長期的實踐經驗,立足本職崗位,通過一點一滴的研究和改進,提高了隊伍的整體技能水平,減少了消耗,提高了裝備的預防維修能力,花小錢辦大事。2000年配發的x裝備,所需配件十年前已停產,目前普遍存在關鍵部件磨損嚴重,翻轉困難,難以正常工作。更換新型部件,一套需近40萬元,廠家鑒定只能報廢,地方廠家無法加工。經過研究,顧漢春提議對其進行車銑,冷壓鑲套,用國內公制齒進行花鍵加工,成功使報廢配件恢復功能,加工成本一萬多元,試用一年多來,完全符合使用要求,為其他同類裝備提供可行方案。通過對裝備潤滑油的改變,結合不同材質,調整最佳配合壓力,使裝備大修時間由數百沖擊小時,提高到了數千沖擊小時,單車每年直接節省近二十萬元的鉆機配件費用。利用LED照明大燈,解決了老式照明燈易燒壞、壽命短、消耗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