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創辦共享書院16年,用閱讀點亮農村孩子的未來。
李琴,女,1983年2月生,長樂區南華書院院長。2005年,李琴收留了一名孤兒,為了讓孤兒和更多的鄉下留守兒童有書籍陪伴,她把自己的婚房變成圖書角,免費提供閱讀和借閱,南華書院由此誕生。16年來,她為家長和孩子們舉辦了100多場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幫助不少人通過閱讀改變了人生。她致力于關愛留守、離異家庭等特殊少年群體,持續開辦心理課程,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社會。目前,她的團隊有200多名志愿者。2020年疫情期間,她的團隊為幾十個村莊的兒童分發課本、復印資料,還變身成“順風車隊”,把書籍送進千家萬戶。16年的公益路,她用閱讀點亮希望,用知識照亮農村孩子的未來。曾入選福州好人榜。
在長樂區有一座特殊的書院,它免費對外開放,超10萬人次到書院免費閱讀書籍。每到周末,總有一批大志愿者帶著一群小志愿者來書院參加閱讀活動。這就是長樂遠近聞名的南華書院,書院的創始人叫李琴。
16年來,她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壓力,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不忘關愛少年兒童的初心,堅持以公益的形式開辦書院,樂此不疲地引導媽媽和孩子們閱讀,幫助不少人通過閱讀改變了人生。多次被福州電視臺、福州新聞網、福州晚報和長樂新聞網等媒體報道。
堅信閱讀能改變人生
南華書院位于長樂區金峰鎮南華小區,是一套200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屬于創始人李琴家里的房產,也是李琴的婚房。16年來,李琴在這套商品房里開辦書院,雖然家人不理解甚至有怨言,但在她的堅持下,書院一直對外免費開放,這些年來光是放棄的房租,就是一筆巨款。
書院里整潔明亮,高高低低的書架上擺滿了書籍,中午,附近學校的一些學生吃完飯,就來這里讀書。書院是經過民政部門登記的合法公益組織。
書院的創立,源自于2005年的一次偶然。當時剛剛參加工作的李琴。在吳航中學當初中老師,班上有一名13歲的孤兒,這名孤兒缺少父母關愛與教育,正處在迷茫階段,李琴收養了他,并經常帶他去書店看書,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后來,她拿了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一些書放在家里,讓收養的孩子閱讀,同時也讓附近的學生來免費翻看,隨著購買的書籍和閱讀者的增多,南華書院便由此誕生。有名被收養的孩子考上大學后,又到新加坡留學,目前在福州經營一家廣告公司,書院的院徽就是這名孩子設計的。李琴說“孩子的成功,更讓我堅信閱讀能夠改變人生,這也是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免費開辦書院的原因。”
堅持閱讀活動,致力公益項目
李琴說,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首要任務是培養閱讀興趣。她善于用獨特的方式把古文、歷史、英語、數學、化學,物理甚至新聞、心理健康等學科知識趣味化、通俗易懂,不僅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掀起了家長的學習熱情。她倡導親子閱讀,經常組織一些父母帶著孩子,在田野、草地、山林等進行閱讀,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16年來,她為鄉下家長和孩子舉辦了100多場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李琴舉辦的活動有意思又有意義,如為留守兒童舉辦了春節“古詩詞馬拉松”;為自閉癥兒童用結對子的方式上融合課;關愛鄉村留守老人的“春風進萬家”等敬老愛老活動;以愛護環境為主題的“讀一本書,種一棵樹”、“環衛天使”等活動,這些活動都需要親子配合,也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2015年,李琴成立了“家長互助會”,讓困難家庭抱團取暖,共享學習方法和優質學習資源。2016年,赴閩清搶險救災后成立了“救災后勤隊”。2017年,親自培訓了一批圖書管理員和志愿者,輪流負責志愿服務活動。2018年和2019年她的團隊幫助全國最大的自閉癥兒童組織“心啟航”助力融合教育。2020年疫情期間,她的志愿服務隊忙碌在大大小小的村莊,為鄉村兒童分發課本,復印資料,線上為家長和孩子解決疑難雜癥,為了讓疫情也能正常借閱,她的志愿服務隊又變身成“順風車隊”,讓書籍搭個順風車,送進千家和萬戶。
不忘初心,關愛少兒
目前,李琴的團隊200多名志愿者,6名理事。6名理事輪流排班管理書院,200多名志愿者則多是媽媽。周末,他們帶孩子們參加各類公益活動,致力于用正能量來感染孩子、引導孩子、啟發孩子。李琴說,沒有他們的幫忙,書院根本無法堅持正常運營。如同當初李琴收養孤兒的“初心”,現在的南華書院不局限于建設免費圖書館,還“致力于關愛留守、離異家庭及其他特殊的少年兒童群體,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書院的志愿者們希望通過持續開辦心理課程,幫助這些少年兒童塑造優秀的心理品質。
書院成立至今,李琴因為擔心接受社會捐款,資金的使用和審計很繁瑣,所以一直沒有接受社會捐款,只接收捐書。長樂民政部門對于書院的公益活動十分支持,曾建議將書院搬到長樂城區,以擴大規模,但李琴依舊堅守鄉村,只為更好地發揮作用,為孩子們服務。
李琴說:“16年彈指一揮間,就算只是課余兼職,書院的伙伴們都付出了最寶貴的青春。以前書院屬于個人,現在屬于社會。不忘初心,南華書院在公益的道路上仍會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