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婦悉心照料患病公公,照顧小叔子的2個孩子,用愛撐起一個家。
陳愛華,女,1979年8月生,長樂區羅聯鄉馬厝村村民。丈夫在外打工,她每天起早貪黑,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一家老小。公公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制作5頓營養餐,為公公做康復訓練,悉心照料;小叔子夫妻倆外出務工,她主動幫忙照顧他們的2個孩子,每天做飯接送,視如己出。多年來,她每天從天未亮忙到夜深人靜,但生活的重擔從未讓她有絲毫退縮,她始終用微笑面對困難,用愛心守護家人。曾獲評長樂市好媳婦、長樂區身邊好人。
陳愛華于2000年從大坪村嫁到馬厝村,現育有一子。對待家庭,她積極勤儉持家,賢惠孝順,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因為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又是家中的老大,加上婆婆早逝,作為妻子的陳愛華自然承擔了全家的日常家務。她每天起早貪黑,勤儉持家,賢惠孝順,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一家人,毫無怨言。
2014年,她的公公不幸得了胃癌,手術后身體十分虛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這讓陳愛華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幾分。但陳愛華依然沒有怕苦退縮,對老人關懷備至,一天五餐地悉心照料,直到他康復為止。老人家吃飯困難,硬東西咬不動,下咽也很吃力,她就盡可能地將飯做得綿軟一些,并且把食物切成小條、小塊狀,方便老人食用。由于老人家大小便失禁,屎尿經常弄到被褥上,她就每天給公公擦洗身體、勤換被褥,還不斷地安慰公公,不讓他內疚。不久,老人可以下床了,陳愛華每天早上都要扶著老人走路,做運動,村里人無不夸贊。
2015年,丈夫的長弟夫妻倆想一起外出務工,但苦于2個孩子年幼無人照顧。陳愛華為了讓他們能夠安心外出工作,主動提出把兩個小孩留在自己身邊照顧。那時候大的念一年級,小的還在念幼兒園,她每天要早早起床煮飯,照料一家人吃完后將兩個孩子分別送到學校,下課后再一個個接回來。當時就讀五年級的陳愛華的兒子為了給母親減輕壓力,主動提出送兩個堂妹上學,甚至每天早起半個小時迅速地吃完早餐后,喂小堂妹吃飯。兒子的孝心讓陳愛華在辛勞之余倍感欣慰。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7年,公公突然胃癌復發,手術后中風癱瘓,臥床不起,就在村民們紛紛致以同情的目光,擔憂陳愛華要如何自處時,她依然以一張恬靜淡然的笑臉應對著生活給予的考驗,悉心照顧著這一家老小,從未改變。2019年,丈夫的長弟離異,兩個女兒由男方獨自撫養,陳愛華為了讓小叔子可以安心外出工作,比以前更加細致的照顧孩子,每天接送孩子,安排吃住,彌補孩子母親的空位。
二十多年來,陳愛華每天從天未亮忙到夜深人靜,“簡單”的家務事成為她生命中周而復始的風景。歲月的痕跡在她滄桑的臉龐、粗糙的雙手上得以見證,生活的重擔卻從未壓垮這位善良、堅強的女人。她的孝心感動也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用愛心詮釋著人間的至孝真情,用行動唱響了一曲孝老愛親的贊歌。她是羅聯鄉人民引以為豪的“好媳婦”,是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和諧家庭的楷模。她的名字將在村民中不斷傳頌,她的愛心將繼續溫暖人們的心田,如黑夜里的一盞明燈,傳遞愛的力量,指引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