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外經商多年的陳錦芳返鄉從事社區工作,立志帶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2015年,陳錦芳高票當選大宅社區黨委書記,并承擔起書記、主任“一肩挑”重任。15年來,他傾心致力于鄉村振興,因地制宜打造“大宅火龍果田園綜合體”,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農業基地。大宅社區先后榮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翔安區“五星級社區”“黨建富民強村示范基地”、福建省三星級旅游村、廈門市休閑農業示范點等稱號。2018年大宅社區被列為廈門市鄉村振興市級重點示范村和廈門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示范村。
迎難而上,創新機制推進工作
陳錦芳認真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注重創新工作機制,在黨建富民強村、美麗鄉村建設、社區綜合治理工作中,實行班子成員帶工作組、班子成員聯系中心村制度,通過一線工作法,班子成員帶頭轉變工作作風,帶頭走進矛盾,帶頭破解難題,帶領黨員干部帶頭拆除臨時搭蓋、帶頭入戶宣傳、帶頭投工投勞,現已累計拆除雞圈、鴨圈、牛棚、旱廁等臨時搭蓋128間,6800多平方米,累計騰地讓地超過5000平方米,簽訂平改坡、裸房整治130棟。創建大宅鄉村黨校,累計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2期、主題黨課15堂、活動22場,800多人次參加。組建一支20人黨員義工隊,宣傳黨建富民強村、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政策理念。
心系群眾,危難關頭沖在前方
2016年9月14日,臺風“莫蘭蒂”正面向翔安撲來。由于雨勢太大,陳錦芳帶著社區“兩委”成員前往社區中的危房,挨家挨戶勸導,讓居民搬到安全地帶。當得知社區內還有一戶人家未撤出時,陳錦芳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全力勸導這位母親帶著孩子先暫住他家。當晚快12點時,回到家的陳錦芳見住在危房的那一家三口還沒到他家避災,顧不上休息,他第三次趕往居民家中,直接在村民的協助下,拉著兩個孩子和婦女直奔自己家。當他們離開危房后不到半小時,危房在暴風雨中倒塌,心有余悸的一家三口,連連感謝陳錦芳的救命之恩。
示范引領,創建富民強村模式
為了進一步發展社區的火龍果產業,帶動社區村民增收致富,陳錦芳通過黨建引領,帶領村民成立果蔬合作社,實現了社區的農戶從“零散經營”到“抱團發展”的轉變,同時陳錦芳通過積極地地對接上級農業部門,常態化組織農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進一步地把社區的村民培育成了新型農民,為打造“大宅火龍果”優質鮮果品牌奠定了基礎。陳錦芳在把村民凝聚在一起后,積極探索火龍果產業發展思路,自2017年至今,社區火龍果產業已經突破了第一產業局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火龍果產業的效益。當前,社區內的火龍果種植面積已有1400畝,是廈門市內最大的火龍果連片種植基地,2020年,大宅火龍果產值突破了4000萬元,利潤超過2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3.2萬元,年增幅保持在10%。
真情扶貧,共同致富情暖他鄉
2018年起,陳錦芳在帶領社區群眾發展火龍果產業增收致富的同時,積極參與東西部對口支援,三年內四次奔赴甘肅永靖進行扶貧協作。陳錦芳無償將1000株火龍果苗贈送三塬現代農業園區試種,并將臺灣先進的火龍果培育技術一并進行了傳授,豐富永靖特色農產品。通過面對面的種植技術傳授,陳錦芳以己之力點對點助力西部產業扶貧 ,帶動更多黨員干部投身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來。在陳錦芳的辦公室內,一面寫著“扶貧協作送溫暖 真情幫扶暖人心”的大紅錦旗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