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他從不猶豫。一次又一次與大海拼搶生的希望。
陳麗生,男,漢族,在演武大橋觀景平臺管理處管理員。 2020年3月20日下午5點15分左右,陳麗生再一次跳海救起落水女子。他職守演武觀景平臺,時刻守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他用一次又一次救人的舉動,彰顯人間大愛,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脫下衣服狂奔,躍入海中奮勇搏浪
20日下午5點15分鐘左右,正在平臺3號口值勤的陳麗生接到在2號口值勤的同事電話:“有人墜海了,趕緊報警。”報完警后,陳麗生立刻沖到2號口附近查看,發(fā)現(xiàn)在觀景平臺2號口和3號口之間的外圍海域,一名落水者正沉沉浮浮,并隨著海流往白城方向移動。
當時正值退潮,落海者已經(jīng)被海流推著移動約500米,時間不等人,如果被海浪越推越遠就麻煩了。陳麗生帶著救生圈返回3號口,跳下沙灘,脫下衣服,狂奔了七八十米,尋找最合適的下水位置。他說:“人往這頭飄,我從這邊下去,更容易把人截住。”
他套上救生圈,接過同事遞來的另一個救生圈,毫不遲疑地下水,奮勇游去。“剛下水時,確實很冷,但是顧不上多想。”他從橋墩下穿過,避開礁石和暗流,游了百米,終于接近了落水者。
熟悉海域,從年少時他便一次次救人于海
陳麗生說:“我來救你了!”可是落水女子臉色發(fā)青,并不回答他。他將救生圈推給落水女子,一手托著她的后脖領,一手滑水,逆流回岸。逆流,意味著他要克服更多阻力,花費更多力氣。游了兩三分鐘,正好一艘橡皮艇路過,他揮手求援。橡皮艇趕了過來,將二人拉上了船。一上船女子就開始不停地嘔吐,陳麗生拍拍她的后背,耐心地安撫著她。
女子救回來了,陳麗生也有點后怕,“萬一她沒有求生意志,反抗強烈,其實我也會有危險,但是當時首先考慮的是救人。”
陳麗生是濱海街道黃厝社區(qū)的居民,從小在海邊長大,水性較好。年少時,在海邊玩耍遇到游客漲潮了還往海里走的情形,他和小伙伴急忙趕去,把游客帶回了岸上。
2018年11月,一女子跳海輕生,他跳下4米高的觀景平臺,從海里把人救起。那次,他的腳還被礁石劃傷了。陳麗生說:“那時候,我對平臺周圍海底情況還不熟悉。”后來他常常趁著退潮的時候觀察暗礁的分布,“這里橋墩多,暗流也不少。只有把情況摸清了,以后才能更好地救人。”
從工作到生活熱心助人,他習以為常
在觀景平臺工作5年,他工作盡職盡責,做的好事一件又一件。撿到錢包、幫和家人走散的孩童及老人尋找親人、一天數(shù)十次耐心指路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2017年夏天,一男子翻越護欄,正欲輕生。陳麗生和同事趕到勸說,趁男子不注意,將人拉回了平臺。
2018年7月的一個晚上,一年輕女子神志恍惚,坐在觀景平臺護欄外。同事吸引女子注意力,陳麗生和趕來的民警一起,將女子從護欄外抱了進來。
炎炎夏日里,他和同事堅守崗位;狂風暴雨中,他們24小時職守。去年,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候,他主動到社區(qū)報到,成為一名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在黃厝社區(qū)、下沃社區(qū)的體溫檢測點開展體溫測量工作。
陳麗山說:“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名有著10年黨齡的共產(chǎn)黨員,不管什么時候,我都要沖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