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公婆、照顧老公、教育孩子,撐起一個家。
善良賢達,默默奉獻
陳雪英,女,43歲,現任永安市龍共村婦聯副主席。1998年嫁到龍共村上小梅溪鄧元青家,成了他們家的媳婦。嫁入后努力勤快,跟著上山下田,從無怨言。婚后他們夫妻恩愛、相濡以沫,育有兩女,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自覺落實結扎手術。老公在外跑運輸拉活,雖然辛苦不富裕,但小日子也過的平安幸福知足。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10年正月老公駕駛的車輛發生了事故,造成對方兩人重傷入院搶救治療。傷者傷勢嚴重,雪英像對待親人一樣日夜在床前照顧著。為了高昂的醫藥費和賠償費,老公更是日夜加班拉活,自己也走出家庭在一家私營做起了鐘點工的行列。她的分擔付出終是沒能讓五尺男人扛住,在當年七月老公因勞成疾被查出癌癥晚期。這消息無疑是雪上加霜,讓這個家被壓得喘不氣來,雪英在悲傷之余還要極力的隱瞞老公的病情及寬慰年邁公婆的心情,還要默默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擔。她一邊努力的工作一邊細心的伺候病重的老公,還要照顧年幼的兩個女兒和在醫院的兩個重傷者,可憐那一點點工資杯水車薪,老公病期和兩名重傷者治療的費用基本借遍親朋好友們,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近半年,老公還是不治過世。而期間向外欠下了好幾十萬的借款。為了照顧年邁的公婆,她毅然離去原來的工作回到鄉下,來到田間來到山上,與公婆共同承擔并操持這個債筑高臺、失去主心骨、支離破碎的家,生活的重擔徹底的落在了她一個弱小女子的肩上。終于通過一家人不懈的努力和勤儉節約,經過五年多的時間,還清所有的債務。
樂觀堅強,孝順父母
人生中最大的打擊,莫過于老年喪子了,讓年邁的公婆生活失去希望,心情落入低谷,公公雖是不多言語,但食不下咽整夜無眠日漸消瘦的狀態,看了也讓人心痛不已,婆婆更是終日以淚洗面,活在悲痛的苦海里無法釋懷。在這種對于她來說同樣傷痛無疑的時候,她只能忍著心酸和辛苦,一邊干著農活一邊慰籍兩位老人的感受和照顧兩個女兒的生活。當一家人相互扶持著慢慢走出陰影的時候,公公卻因腎囊腫住院了,她只能家里醫院兩頭跑。在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婆婆一次暈倒送入醫院急診被查出心梗,必須馬上轉院到福州進行支架手術。雪英又義無反顧的選擇陪同到外就醫,日日夜夜陪伴在其身邊,照顧婆婆的身體和起居直到出院。由于公婆身體狀態一直不是太好,近年來更是多次入院,她依舊毫無怨言,把公婆當親爸媽。
愛崗敬業,傳承精神
陳雪英的婆婆鄧元青是一位三十多年的村婦女主任,她無怨無悔、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被雪英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她退役后,更是鼓勵兒媳積極參與村里的活動。2012年雪英當選村婦代會副主任以來,她兢兢業業、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懇懇,又堅持原則,把清腔的熱血奉獻給村里的婦女事業,特別是空巢老人和守留兒童,更是如同親人一樣經常關心和照顧;組織村里的婦女姐妹學習農業技術,共同致富,同時較好地完成村里安排的其他工作。
樂于助人,熱心公益
自從嫁到小梅溪,陳雪英在村里的好聲譽家喻戶曉,這不僅在于她對家人的關愛,還在于她們一家對鄰里的熱心幫助。平時鄰居家生活中有什么難事,她家都會主動去幫忙,為鄰居獨居老人家打掃衛生,倒水,幫著買菜。在村里,陳雪英是公認的好村民,她積極、熱心參與村里工作,協助村干部向村民宣傳防火、防盜知識。她在大家的心中,是一個熱忱待人,樂于助人,孝老愛親,與鄰里和睦共處的老人,大家能對她有這么高的評價,她感到很高興。但也覺得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做的這些都是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而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就是把這種精神能夠傳承下去,以孝傳家,以孝持家。兩個女兒在她的影響下也很乖巧懂事,孝敬老人,幫忙家里做事。多年來,她們一家積極努力為村里公益事業做貢獻,從無怨言,不圖回報,深受村民的好評。陳雪英一家把真愛和責任織成手絹,揩干生活的眼淚,用羸弱的雙肩,為至親的人撐起了一片藍天。她們用人間的大愛,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人間的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從她家的事跡中,我們看到的是生命與生命的攙扶,孝道與愛心的接力,和諧與幸福家園夢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