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王玉彪同志在弱冠之年,為一陌生之人,義無反顧、毫無怨言,付出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在他的心里,始終有一個聲音:捐獻造血干細胞,也許我就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救他的人!
王玉彪,男,漢族,1997年1月生,漳浦縣長橋鎮割后村村民。“一切挺好的,再休息兩天,就準備回去上班了,但我還沒跟農場的朋友們說起這事呢。”2020年11月28日,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王玉彪返回漳浦家中后,已經開始盤算著上班的事了。
平日里,對健身情有獨鐘的他身材壯碩,目前在漳浦當地與朋友合作經營一家農場,主要從事苗木種植。就在2020年11月27日當天,他于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完成了一次生命接力。由此也成為福建省第274例、漳州市第9例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的愛心舉動還為漳浦縣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實現了零的突破。
這次義舉,并非他年輕氣盛的一時沖動,而是早已有跡可循。王玉彪坦言,此前他對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也有過誤解,但在2017年的一次“偶遇”,完全改變了他的觀念,讓他第一次認識到無償獻血的意義重大,并付諸行動。原來,就在當年5月的一天,那時才20歲的王玉彪路過漳浦縣城一處商業廣場,收到了一張無償獻血宣傳單,帶回家后,他第一次認真閱讀了上面的介紹,心中由此種下了一顆無償獻血的“種子”。兩星期后,他便找了個機會到現場無償獻血。當400毫升的鮮血經由導管輸出時,他的內心經歷了從緊張到從容,直至有些驕傲的變化,他覺得“特別有意義”。
從此,他開始頻頻出現在無償獻血現場,定期卷起袖子獻血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后來,他又了解到造血干細胞的捐獻意義,便義無反顧地于2019年3月25日正式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
“你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我們想確認一下你是否有捐獻意愿,是否愿意再做進一步的高配。”2020年8月初的一天,王玉彪接到了漳浦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一通電話。“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間,內心有一種無法述說的幸福感,覺得能夠有機會給陌生的生命送去幫助,特別榮幸。”王玉彪回憶道,他當時是一口應允。
不過,這件事非比尋常,懂事的王玉彪還是在掛斷電話后,告知了父母。他的父母都是個體戶,基于愛子之心和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的不了解,他們對其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打算表達了反對意見。“其實我能夠理解他們的擔心,但我也對他們進行了科普和安慰。”王玉彪說。在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雖然他的父母仍持反對意見,但在行動上卻未再阻攔。為了不驚動更多人,王玉彪在赴廈捐獻前,還向農場請了假,至于真正的事由,他卻只字未提。
11月23日,王玉彪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始各項準備工作。在經過前期體檢和動員劑注射后,11月27日上午,他順利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除了有些酸楚感外,一切都很正常,醫生表示這是正常反應,休息一兩天就能恢復過來。”王玉彪說。為此,他又在醫院待了一個晚上,感覺無礙后,隔天便回到了漳浦家中。
在家中,待心情平靜下來后,他經過與父母細聊才知道,他的父母一直惦念著他,放心不下,中間甚至打算從漳浦到廈門照顧他,但由于涉及核酸檢測等環節,最終未能成行。令王玉彪頗感欣喜的是,他發現此時的父母似乎也已經想通了,對孩子的善舉表示理解,“他們現在覺得那是件光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