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開捷,男,1986年11月生,中共黨員,漳浦縣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副主任。2010年12月被福建省檢察院評為“福建省檢察機關第九期司法警察培訓班優秀學員”;
2012年11月被福建省檢察院評為“2012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司法警察警務技能考評競賽射擊項目個人第二名”;2013年2月,被漳州市檢察院榮立“個人三等功”;2014年6月被福建省檢察院評為“2013-2014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司法警察警務技能比武競賽手槍實彈射擊項目第二名”。
敬老關懷之舉溫暖人心
鄭開捷出生于醫學家庭,家中獨子,父母均是漳浦縣中醫院的職工,父母平時言傳身教,始終將“尊老”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德,同時含辛茹苦地將他養大,正是這樣,才使他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有著尤為深切的理解。他的父親在漳浦縣中醫院放射科工作至退休,因早期醫院工作環境不達標和儀器設備老舊,難免受到輻射源的輻射。2019年5月,他的父親因右側肢體無力就醫被診斷為腦部腫瘤導致身體行動不便,面對漫漫就醫路,他二話不說,主動承擔起照顧父親的重任,每3周一療程都要來回驅車100多公里送父親到市醫院治療。為了減輕他父親的心理負擔,他還有意識的為父親說些笑話,逗父親開心,看似不經心的為父親講一些戰勝病魔的例子,鼓勵父親樹立信心。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源于感恩,他對自己的父親盡心盡力,孝順有加,同樣源于感恩,他細心照料著自己病重的父親,他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近一年來,他的父親開始出現皮疹、水腫等化療副作用,但在他精心照料下,精神不錯,身體漸好,街坊鄰居都說“如果沒有他真誠至深的孝心、愛心,他的父親怎么能恢復得這么快。”他用孝老敬老的美德,為自己鑄就了做人風范,讓街坊鄰居羨慕,并且得到了大家稱贊。身為人父,他經常告誠孩子:“孝順父母不僅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親歷親為,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做好孩子們的榜樣。”贍養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他長期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也懂得了孝者敬老的道理。在父母眼里,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在兒女眼中,他是一個善良的父親。
育兒有方守護愛的小家
這個年,對于照顧身患重病父親的鄭開捷而言,本就不容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監督就是本職,因紀檢監察崗位性質特殊、工作任務繁重,他經常深入防控一線開展監督檢查。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日趨嚴峻之勢,漳浦縣設置的各個檢測點急需醫護人員入駐值守。從大年初七開始,漳浦縣衛生健康局就抽調他的妻子到縣抗擊疫情指揮部設置的檢測點值守。他的妻子是漳浦縣婦幼保健院主治醫師,也是一名老黨員,就義無反顧投身抗“疫”行動。照顧家里年僅9個月大尚在嗷嗷待哺嬰兒和4歲幼兒的任務就落到他身上。作為別人眼中的“醫二代”,他支持妻子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并擔起了照顧兒女的重任。就這樣,他每天堅持上班就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到各個單位及鄉鎮開展監督檢查,下班回家則當起“奶爸”、“育兒專家”的角色。在妻子檢測點值守期間,他自己就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時常一邊為9個月的嬰兒沖奶粉、喂奶、換尿布,一邊陪大女兒上網課、講故事、輔導作業,殫精竭慮。
特殊的疫情,特殊的假期,特殊的春節,給了孩子一段特殊的成長經歷,父母雙雙在抗“疫”一線,讓孩子看到了父母堅強的一面,父母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的懂事與成長。作為孩子的學習模范,他灌輸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將這段特殊的經歷轉化成有價值的寶貴經驗,他讓孩子知道了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心、讀懂了老爺爺鐘南山院士紅腫的眼和老奶奶李蘭娟院士疲憊的臉,看到了爸爸回家后臉上口罩的勒痕和媽媽脫下防護服背上汗水浸透的印漬。他為孩子詮釋了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擔當、什么是責任,并以身作則教育和喚起孩子感恩的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他是父母心里的好兒子,是孩子心中的好父親。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卻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讓以孝當先、育兒有責的風氣影響更多的人,讓身邊更多人認識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揚下去,譜寫了當今社會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育幼”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