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生根發芽。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1月24日訊(通訊員 黃文水 張榮森 林文足)日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廈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同安區洪塘鎮蘇厝村、洪塘鎮埔后村榮膺“全國文明村鎮”。這是同安區文明創建工作的一個特寫,今年同安區不僅新增2個全國文明村,還有14個志愿服務實踐品牌獲省級以上表彰。
同安區委文明辦介紹,該區以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區建設為契機,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基層深入人心作為工作主線,把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生根發芽作為著力點,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小處入手,努力實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零距離。
小平臺建起大陣地
文明實踐便利化
鄰里事,鄰里了。日前,白交祠村的兩個村民為了各自茶園中的泉眼起了爭執,矛盾越鬧越大,眼看就要動手。兩個村民屬于不同的鄰區,當晚,鄰長楊志成和楊金全分別登上了兩個村民的家門。最終,兩個村民在鄰長們的見證下握手言和。
今年9月以來,同安區延伸設立各類實踐崗,探索建立一鄰長帶動10戶的文明實踐鄰長制,形成網格化、立體化、全覆蓋的實踐陣地網,構建“人人可為、處處可享”15分鐘文明實踐圈。這是同安區做大觸手可及的文明實踐陣地“基本盤”,擴大資源“朋友圈”的探索做法。
目前,同安區圍繞全域推進、就近就便原則,投入 2550 萬元全面建成1個中心、8個實踐所、139個實踐站三級陣地,將實踐陣地建在群眾身邊,在榕樹下辦讀報點、公園里開講古場、廣場內設驛站、社區中辟朗讀亭、高山上建黨校,實現了陣地立體覆蓋。
科技賦能實踐,資源整合下沉。8月15日,廈門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云平臺在同安區上線,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同安區統籌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云平臺+融媒體中心,融合云端陣地庫、師資庫、課程庫、項目庫,讓信息發布對接分眾化、無縫化。
據統計,同安推行“百姓點單、中心派單、隊伍接單、百姓評單”扁平化閉合服務,實現志愿服務對接精準化、便捷化。今年已發布服務項目1800多個,服務群眾100多萬人次。同安區做強五級服務系統,制定需求、資源、項目三項清單,將 1008 支志愿服務隊 5.7 萬多名志愿者下沉到一線,變“扎堆見”為百姓身邊“天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