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元,男,1972年12月出生,長泰縣醫院質控科科長。他扎根基層23 年,用始終如初的堅守,憑借精湛的醫術、精準的個性化治療,診斷了眾多疑難病癥,救治了無數患者,為“敬業”做了最充分的詮釋。
默默奉獻,守百姓安康。
很多人認為,留在基層醫院沒前途,林文元卻拒絕了大醫院伸來的橄欖枝,扎根長泰縣醫院 20 多年。“我來自農村,是土生土長的長泰人,能為父老鄉親解除病痛,我感到十分開心。”林文元用樸素的話語道出了自己的初心。
在林文元還是“小林”醫生的時候,他也經歷了一段迷茫的日子。一方面,每天患者比較少,空有一身本領難以施展;另一方面,每個月工資不高,無法維持家計。但漸漸地,靠著口碑相傳,來找林文元的患者越來越多,他的醫術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在長泰縣醫院率先開展奧曲肽持續泵入治療重癥胰腺炎、小劑量阿托品在有機磷農藥中毒中的間歇應用、急診外科圍手術期持續胰島素泵入的優化管理血糖等多項技術達到省市級先進水平。
不少醫院想挖走他,但他都拒絕了。放著高薪不去,在親屬眼里,林文元“太傻”,但這樣的“傻事”還有不少,比如他自己掏錢為貧困患者付醫療費;親朋好友喊吃飯總說沒時間,而患者找他,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去……
2013年林文元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志愿報名參加福建省中期援疆支醫工作。援疆期間被聘為新疆木壘縣人民醫院首批援疆援木專家“一幫一.師帶徒”活動帶教老師,被評為木壘縣“衛生援疆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讓奇跡不斷發生。
“省內外大醫院都看過好幾家,都覺得已經沒有希望了,幸虧遇上了林醫生,12年過去了,我母親依然健在。”患者林女士的家屬每當談起林文元醫生,總是難掩內心感激之情。12 年前,林女士突發嚴重的心力衰竭,且還患有糖尿病、高血壓、 哮喘等疾病。家屬帶著她輾轉多家醫院,眾多醫生都覺得林女士活不過半年。后來,經他人介紹,家屬找到了長泰縣醫院的林文元。林文元立即帶領團隊多次組織會診與討論,翻閱大量國內外資料,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一個月后,奇跡發生,患者被成功救治。此后的12年里,林文元通過藥物、心理等相結合的個性化治療方法,讓林女士的生活質量恢復如常。
“現代醫學分科越來越細,有利有弊。專科醫生更像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林文元說,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很多老人集多種疾病于一身,如果到大醫院看病,分別由各科醫生診治,可能產生不少麻煩。“例如,一位老人同時患有3種疾病,心臟病醫生開了3種藥,呼吸病醫生也開了3種藥,內分泌醫生又開了3種藥。如果患者把這些藥同時吃下去,藥物可能在體內‘打架’。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全盤考慮,統籌規劃,‘治’不僅要治療疾病,還要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和患者內心建設,只有這樣全方位的治療,患者才能最獲益。”
愛崗敬業,大膽創新健康服務模式。
為了更好地將服務觸角伸進長泰縣患者身邊,林文元創新拓展了“醫生+微信”的健康服務新模式,創建了“家醫工作群”,與病人建立長久穩定的關系,提供覆蓋生命全周期的醫療照護。近幾年,他先后服務了600多名患者。在對慢病患者的建檔、隨訪工作中,他對慢病患者仔細詢問, 規范記錄;對行動不便的老年、殘疾患者,利用晚上和中午休息時間進行摸底,電話隨訪,充分掌握潛在病患的動態信息。
專業抗疫,傳播科學知識。
在今年新冠抗疫初期,普通百姓還對新冠病毒及其疾病茫然無知的時候,所寫的科普文章《無聲的告白-一顆新型冠狀病毒的告白》為防疫作出專業性的知識傳播,在2020年中國醫學人文大會藝術作品征集活動中榮獲優秀作品獎。
2012 年,林文元被授予“漳州市第六批優秀青年科技人員”稱號;2018 年,被授予“漳州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同年被授予“漳州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醫療專家”稱號。2020年,福建衛健委主管的福建衛生報對其作《專科醫生全科化,守護一方百姓健康》作專訪報道。在從醫路上,林文元一路追尋,一路前行,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了新時期人民醫生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