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司法所長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司法行政人的責任和擔當,向人們充分展示了一名基層司法干部的樸實風采!張漢斌,男,1983年1月17日生,現任漳浦縣司法局舊鎮司法所所長。基層工作任務繁重、千頭萬緒,它需要的不是豪言壯語,而是身體力行。2016年12月,張漢斌調至舊鎮司法所工作,這幾年間,他沉下心來、俯下身子,扎根基層,愛崗敬業,任勞任怨,把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作為第一要務,把普法宣傳、社區矯正、矛盾調解等基層司法工作作為重要使命,助推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在苦干實干中譜寫著基層干部的風采。在他的帶領下,舊鎮司法所于2018年6月被漳州市文明委評為五星級行業示范窗口,2019年1月被司法部評為全國先進司法所,他本人曾于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嘉獎,2017年-2019年連續三年年度考核優秀。
扎根基層 身先士卒 做群眾“貼心人”
舊鎮鎮是漳浦沿海大鎮,下轄2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達8萬多人,各村村情復雜,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矛盾糾紛層出不窮。作為舊鎮鎮的司法所長,他深知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好比醫生上了手術臺,矛盾不化解,糾紛不平息,就不能退下來。為了及早調處好一宗糾紛,張漢斌同志經常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在接待大廳值班,到田間地頭走訪,幾年時間里由他接待熱線和上門咨詢的群眾已達300余人次,他總能耐心解答他們的疑惑,細心撫慰他們的情緒,令來訪群眾氣憤而來滿意而歸。2020年7月,舊鎮陳某壽、陳某和等二十余人到縣信訪祖墳和荔枝樹被人損壞,經深入了解,是林某忠于4月1日雇傭挖掘機在山上作業,不慎將村民的祖墳和長期未管理的荔枝樹損壞,因時間跨度三個多月,現場情況受自然環境因素破壞,加上森林公安機構改革,報警遲遲未有結論才導致信訪。得知此情況后,所長張漢斌主動聯系邊防所長,并多次召集與受損方個別談話,還邀請律師現場提供法律服務,經過一周的調處,于7月22日簽訂由律師擬寫的人民調解協議書。任職以來,組織排查各類糾紛1154件,調處成功1052件,成功率99.8%,完成任務100%。此外,他還積極踐行“楓橋經驗”的精髓意義,強化品牌創建培植,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帶頭示范作用,與邊防所聯合成立快速聯調工作室合署辦公,2017年初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解4起大案、要案和3起省級信訪案、1起國家級信訪案。
用情施矯 幫扶關愛 做群眾“暖心人”
社區矯正及安置幫教工作事關社會穩定,是基層司法所工作的重點。近年來,舊鎮司法所對社區矯正對象及安置幫教對象加大管理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其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品德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規范其行為,促進其轉化。在“七五”普法、12.4憲法日等普法宣傳重大日子,組織司法所人員到對象家庭發放《婚姻法》、《百姓法治寶典》等宣傳資料,要求他們要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嚴格遵守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的各項規章制度,努力改造自己,回歸社會。同時,依法維護對象的合法權益,施以人文關懷,幫助對象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中秋、春節等傳統節假日期間,對生活困難的對象進行慰問,使他們感受到司法人員對其關懷,重新樹立生活信心,安心接受管理,激發他們積極改造、回歸社會的熱情。目前,全所共累計接收社區矯正420名,累計解矯387名,現有33名。在社區矯正對象工作中,做到無脫管、漏管現象,接管率100%,未出現重新犯罪。共完成社區矯正審前評估調查116起,調查評估報告公正、客觀、準確,做到100%被各級司法機關采信。在冊幫教安置人員264名,銜接率100%,未出現重新犯罪現象。
勇于擔當 扶貧濟困 做群眾“熱心人”
在做好司法所所長本職工作的同時,張漢斌同志還同時駐3個行政村,分別為白沙村、埔尾村、巖埭村。在駐村的4年時間里,他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家事,把村里的群眾當朋友,把村里的貧困戶當親人。村里的大小事務,如人居環境整治、惠民政策落實、特色產業發展等,他都親臨一線調查研究,與村兩委共同商量解決。他還喜歡到村民家里走走、聊聊,聽聽他們的家常里短,在談笑中,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講講法律知識和惠民政策。他始終把貧困戶遇到的困難放在心上,當做自己的事情去盡力解決,與貧困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埔尾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鄭滿太,家庭人口4人,配偶和長子均殘疾,配偶還有精神問題,次子尚年幼,他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了解具體情況后,張漢斌同志馬上聯系村干部,想法設法為其解決就業問題,現鄭滿太為村里環衛工,還兼職為村民打工,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他還做通了村干部和鄭滿太親屬的思想工作,在他外出工作期間幫忙照看鄭滿太配偶和兩個孩子。同時辦理低保四人,現每人每月461元,重殘2人,每人每月270元,重度殘疾民政補助2000元/年,并溝通鎮衛生院,每個月為其配偶開具精神病類藥物。現鄭滿太一家已實現脫貧。
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干部,張漢斌同志始終秉承“克己奉公干事業,愛崗敬業為人民”的拼搏精神,竭盡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力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這是愿望,更是責任。在今后的日子,必將“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繼續奮力前行,把各項工作再做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