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4日,石獅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掛牌成立的次日,就收到石獅市教育局委托的一個案件。
原來,2019年8月,石獅市民莊先生給5歲的女兒在石獅市區某英語培訓機構報了一年的培訓課程,費用9800元。原本過完春節,培訓機構應該在2月10日復課。受疫情影響,該機構遲遲不能開課。今年6月初的一天,培訓機構突然在微信群發布公告,稱機構無力繼續經營已退出石獅市場,但只字未提賠償的事。在該培訓機構報名的學員有47人,剩余課程價款達38萬余元。培訓機構在宣布停業后,場地馬上退租,家長聯系不上培訓機構,非常氣憤,自發組成了維權群。
“家長們維權心切,先后到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靈秀分所等部門投訴,還報了警,懷疑商家有詐騙嫌疑。”中心調解員蔡聰明介紹:6月5日上午,十幾位家長代表到中心參與調解,并提交了申請書。考慮到培訓機構實際負責人孔某在廈門,蔡聰明先以電話進行溝通。第一次通話時,孔某的態度十分生硬,堅持不退款。但蔡聰明并沒有放棄,他耐心與孔某釋法明理。
“你還年輕,如果當事人提起訴訟,在案件進入執行后,你就有可能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會受到很多限制。”蔡聰明果然“聰明”,他苦口婆心為孔某分析了利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孔某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后很快就到中心與學生家長見面。調解中雙方同意在扣除教材相關費用后,參照相關案例將剩余款項按照都能接受的比例退還。一起涉群體服務合同的糾紛得到及時妥善處置。
這樣成功的調解案例,在石獅市還有很多。
2020年6月14日上午,39歲的馮某與金海盛(福建)有限公司洽談工程合作,馮某爬上鐵皮房頂進行噴涂涂料測算日施工量時不慎從房頂墜落身亡。
事發后當地派出所、政府工作人員立即趕往事發現場進行處理。死者家屬認為馮某是在洽談合作時墜落死亡,金海盛有限公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給予200萬元整的賠償。金海盛有限公司認為賠償金額過大只愿給予30萬元補償,雙方的“價碼”相距甚遠。
石獅市靈秀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根據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的調度指派,很快介入調解。調委會本著“公平、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則,讓雙方充分表達意愿,找出雙方糾紛的異議點,做出合理的調解方案。同時運用逆向思維方式,讓雙方當事人明白無論爭執結果如何,雙方都要付出經濟成本和大量的時間精力。經過幾個回合的努力,促成雙方達成共識,金海盛有限公司分兩次支付死亡賠償金等各項費用共計70萬元給死者家屬,雙方共同簽訂了調解協議書。7月2日,死者的妻子為表達對調解工作人員的感謝,特地送來了一面“正義凜然、赤心為民”的錦旗。
石獅市是福建綜合改革試驗區、著名僑鄉,民營經濟發達,為依法維護人民權益、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近年來,石獅市堅持黨委政府領導、市委政法委牽頭,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訪等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成立石獅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內設糾紛受理組、糾紛調處組、司法保障組、聯動指揮組,著力破除部門界限,實現空間場地聚合、人員力量整合、職權職能融合。
他們運用“調度式調解”的辦法,根據具體糾紛類型協調和指派有關行業調解組織、部門聯合調解,將訴非聯動中心、法官工作室嵌入多元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協調法院、司法局提供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訴前保全等訴前程序一站式服務,強化訴前分流、前移調解,推動法院調解平臺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實現數據共享。“調度式調解”有效推動社會治理由碎片治理轉為集成治理、由突擊治理轉為長效治理、由單向治理轉為多元治理。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234起,成功1211起,成功率達98.1%。
“調度式調解”確保了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辦,能夠有效震懾和打擊采取過激或非法手段達到目的。
2019年12月22日,貴州籍船工李某在閩獅漁06×××船作業時,不慎右側胸部挫傷,致右側多發肋骨骨折,船主蔡某及時到醫院治療,出院后船工李某覺得“吃虧了”,今年春節期間,向船主提出要求10萬元的賠償,遭到拒絕后糾集20多名老鄉到船主家中進行謾罵,并威脅要打砸李某的家。
接警后石獅市祥芝邊防派出所和漁業協會調委會立即趕赴現場,對李某等人的行為進行警告。1月25號調委會再次召集雙方當事調解,但李某拒不接受調解,于1月26日又糾集老鄉在漁業協會調委會拉橫幅圍堵辦公大樓,調委會立即報警,邊防所將李某等帶回所里按規定作出了拘留5天的行政處罰。為確保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考慮到李某經濟困難等因素,2月1日調委會又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最后的調解,明確船主負責李某的醫療期間的醫藥費,同時一次性給予誤工補貼、護理補貼、營養費、交通費、生活費等共計人民幣2萬元。2月19日廈門法事法院對該協議進行效力確認。
“調度式調解”堅持集中與分散、綜合與專業相結合,將勞動爭議、交通事故糾紛、家事糾紛、消費糾紛、“海上楓橋”、醫療糾紛等6個比較成熟的調解組織設為市級矛盾糾紛化解分中心,通過專調結合方式快速、精準化解問題。在鎮(街道)、村(社區)分別設立多元化解中心,遵循屬地管理、分層分類原則,推動矛盾糾紛網絡化,按村(社區)、鎮(街道)、市的網絡結構逐層上報、分級調處。借鑒行政服務中心“無差別受理”的做法,推動全市各級多元矛盾化解中心“零門檻”受理群眾提出的各類矛盾糾紛,準確區分事項類型,分類導入辦事程序,讓群眾“進出一扇門、事情全辦清”。
目前,石獅市有175個調委會、35個調解工作室、40個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和1210名調解員活躍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和為群眾保平安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