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亮,入圍助人為樂好人。陳賢亮,男,中共黨員,1986年11月出生,現任漳州市漳浦縣海洋與漁業局黨總支宣傳委員、辦公室副主任。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有不平凡的人生經歷。2003年高中畢業即響應國家號召成為一名軍人,在部隊服役14 年,而立之年從廣東消防部隊轉業回到家鄉工作。作為一名軍隊轉業干部,骨子里潛藏著與生俱來的真、善、美鑄就了他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品質,他不負青春、不負信仰,用他的凡人善舉回報社會,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贊譽。
張聰妹,入圍助人為樂好人。張聰妹,女,1941年11月出生,泉州市泉港區后龍鎮上西村后張9組村民。家中育有四子,丈夫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從此,張聰妹含辛茹苦的撐起一個家,從不喊苦,樂觀向上,孩子們在她的教導下紛紛長大成才。本該享福的老年生活,張聰妹卻依舊熱心于公益,譜寫一曲愛與奉獻的贊歌。
馮秀華,入圍見義勇為好人。一臉溫和的淡笑,目視前方的認真,她叫馮秀華,是永安市公共交通公司郊區車隊801路公交車駕駛員。2019年12月12日,馮秀華在駕駛公交車途徑永安火電廠橋頭時,無意間發現路邊有一輛小轎車在燃燒,而且火勢很大。眼見車主急得團團轉而無可奈何的著急神態,馮秀華急忙將公交車駛到安全路段靠邊熄火停穩,然后立即拿上車載滅火器,跳下車沖到燃燒的小轎車的前,按平時學習訓練的操作方法,開足滅火器的“馬力”,幫助小車車主滅火。
李桂新,入圍見義勇為好人。李桂新,男,1969年7月生,1987年3月參加工作,上杭縣稔田鎮長灘村村民。現在家務農,種植20余畝蜜柚。2019年8月15日,上杭縣稔田鎮一名兒童在水庫玩耍過程中不慎落入水中,在即將沉入水中的危急時刻,正在水庫邊釣魚的李桂新看到即將消失的生命來不及多想,不顧個人生命危險,急匆匆地跳入水中全力營救落水兒童,最終使兒童獲救。
李文忠,入圍誠實守信好人。說起“芋包嫂”的故事,廈港人都能如數家珍。金新街11號是李文忠的祖宅,也是“芋包嫂”的發源地。后來,由于成功大道拆遷,李文忠將店面遷到了大學路。2013年,退休后的李文忠從母親那接手了店面,成為“第三代芋包嫂”,雖然店面遷移,但味道一直不變。為了留住爺爺傳下來的手藝,還有奶奶守護一生的名聲,李文忠堅信要做有文化、有情懷的店。進店的80歲以上老人都可以半價、90歲以上老人可以免費來吃芋包。遇到家庭困難的居民,李文忠總是會為他們減免一些費用,他說雖然做的是小本生意,但他覺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出一些自己微薄之力,能夠幫助別人他覺得很開心。
葉友賓,入圍敬業奉獻好人。葉友賓,男,1989年8月出生,三級指揮員消防救援銜,現任明溪縣雪峰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作為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中的一員,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爭做新時代敬業風險青年。曾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獲評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福建省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優秀警官、優秀黨務工作者和新時代新三明百名擔當作為青年先進(青年平安建設者、青年志愿服務者)等榮譽。
鄭路君,入圍敬業奉獻好人。鄭路君,男,1985年12月生,福州市公安局倉山分局臨江派出所四級警長。他十年如一日守護群眾安寧,是老百姓身邊的知心民警,調解鄰里糾紛、響應群眾求助、智擒嫌疑罪犯、重大活動安保、增援汶川救災、主動參與援疆、勇救輕生女子是他入警十多年來的生動寫照。
林亞蝦,入圍孝老愛親好人。林亞蝦,生于1953年2月,漳州市龍文區藍田街道東嶼社區的居民。林素連自從3歲生病得了小兒麻痹癥后,便出現了生活不能自理,無言語能力,肢體殘疾,關節屈曲畸形,肌肉萎縮無力,吃飯要喂,穿衣要幫,上廁所要扶的情況。林亞蝦二話沒說,毅然承擔起了照顧小姑的責任。這一照顧就是43年。同時,張世珍還撫育兒女,收拾家務,里里外外的操持著家里的一切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