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4日訊(通訊員 吳鵬波 楊心亮 余雪燕 鄭素描)社區是一個城市的細胞,也是文明創建工作的基本單元。深入廈門市同安區的多個社區,發現在文明城市創建的熱潮中,涌現出很多像洪亞河、王建量這些用實際行動,支持文明創建的熱心居民、黨員和志愿者們。
他們活躍在同安大街小巷、無物業小區,城鄉結合部,甚至廣大邊遠山村,用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傳遞著文明,感染著身邊的老百姓,讓文明創建工作在同安區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自治小組參與治理
“攤規點”規范經營
同安區大同街道城西社區,是同安區典型的老舊小區,四條小巷子將長方形的社區隔離成五個小塊,外來人口多,無物業小區多,道路狹窄,道路破損,公共設施老舊。但現在走進該社區,只見道路干凈整潔,綠化成片,鄰里和善,迎面感受到的是千年文化街區帶來的古老韻味。社區對無物業小區的規范管理,首先得益于社區黨委充分調動業委會、自治小組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當中。轄區內的同興片區,是典型的無物業開放式小區,外來車輛侵占嚴重,環境衛生臟亂,居民苦不堪言。
60多歲的社區志愿者洪亞河,帶頭做表率,發動群眾自發成立管理小組,每戶居民出資兩百元,在小區的兩個出入口安裝道閘以及監控設備,杜絕外來車輛進入。每天由在家空閑居民,自發參與到值班室的輪班工作,這一舉措效果立竿見影。城西社區書記陳麗彬說,自治小組是對社區工作的很好補充,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小區也真正實現了由亂到治。
城西社區的“早市”,也是社區治理的一個難點。每天早上,不僅造成交通擁堵,也造成了環境的臟亂差。對此,社區配合街道、城管等部門,按照疏導結合,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設置“攤規點”引攤入點規范經營與開展聯合執法清理整治并行的方式,打造出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早市環境。如今,商販們每天都能夠在專門區域擺攤經營,上午九點之后,收攤并打掃衛生,整個社區環境又恢復到井然有序。
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在祥平街道的西湖社區,提起熱心的老黨員王建量,社區居民們贊不絕口,都稱呼他是社區里文明創建工作中“最認真負責的人”。王建量今年50多歲,有著30多年的黨齡。他不僅是一名社區干部,也是一名資深的志愿者。每天早上,王建量會早早起床,趕在交通早高峰來臨之前,來到同集路的主要交通路口,身穿紅馬甲,手拿小紅旗,參與文明交通勸導行動;每個星期六,王建量會和轄區的志愿者們、共建單位、學校師生們,一起參加“潔凈家園”活動,清理社區的衛生死角。
西湖社區位于同安工業園區附近,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各家各戶房前屋后的堆雜、土頭垃圾非常多,經常是雨天一地泥濘,晴天一身塵土,嚴重污染社區環境。王建量在日常工作中,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加強排查,遇到問題及時溝通、勸導,讓居民們能夠自覺清理,提升文明意識,維護好自己的美麗家園。因為文明創建涉及的工作很多,很細,社區干部很多時候,晚上都要值班到十點多,但他們從沒有叫苦叫累。對此,王建量表現得很坦然,“作為一名黨員,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身先士卒,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黨員就要講奉獻,不講索取”。
祥平街道西湖社區,還通過文明創建的契機,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社區書記王仲盛表示,為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社區開展綠化養護工作,認真清拆違章搭建,重點整治社區的攤點搭建。社區的主要商業街上,這里的鐵皮搭蓋全部被清理,居民們都能夠自覺在規定的范圍內擺攤,占道經營沒有了,道路得到了拓寬,車輛亂停放的現象也不見了。王仲盛說,目前,整個西湖社區已經形成文明創建的合力,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同時,居民們的文明意識也得到提高,大家紛紛發揮主觀能動性,為社區文明創建攻堅工作貢獻著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