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述
廈門市思明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25處,文物數量占全市68%,層級高、保護難度大,為進一步解決思明區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城市文物點多面廣、大眾文物保護意識不強、文物發揮社會教育功能不足等問題,近年來,思明區積極探索文物保護工作新機制、新模式,首創“文物守護認領”模式,于2016年率先發起“尋根廈門記憶 守護思明文物”行動,全力打造“文物守護認領”志愿服務項目,成立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服務總隊、組建文物尋根志愿宣導團、開展思明文物之旅等,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思明特色的文物保護之路。迄今,共舉辦“尋根廈門記憶 守護思明文物”系列活動近300場,吸引了近500萬人次參與。2019年,思明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中國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動”福建省試點區,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服務總隊入選為中國文物安全志愿服務福建示范隊。
二、項目亮點
全民參與。目前,轄區內199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已全部被社會愛心集體(企業、組織、家庭)和個人認領保護。350名志愿者對所認領守護的文物點進行每個月至少2次文物安全巡查及宣傳服務,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為打造專業隊伍,三年來共舉辦50多場培訓,通過專家面對面授課、“文物宣導加油站”、現場實操實訓、志愿者守護經驗分享等多元化特色培訓方式,讓志愿者更加有溫度、有水平。
傳承文脈。2018年,“文物守護認領”志愿服務項目進行升級,接續打造“文物宣導”志愿服務項目,同步成立思明區“文物尋根”成人宣導團和青少年宣導團,目前正式團員近100名。該項目于每周六上午向社會常態開放“周末?文物游”志愿宣導,向游客講授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傳承其中蘊涵的城市文脈。
創新模式。思明區不斷創新,形成一系列“文物保護+”做法,如“文物+攝影”、“文物+體育”、“文物+線上”等,推出全國首個“文物傳承跑”、100期文物系列廣播《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文物建筑攝影展等深受市民點贊的活動,讓文物保護走進市民百姓生活。
三、項目成效
經過三年多常態化運行和發展,思明區“文物守護認領”志愿服務項目已推動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服務總隊成長為廈門市一支強有力的文物保護社會志愿力量,為全民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脈起到了重要示范引領作用。2018年,《中國文化報》以《廈門市思明區推出“文物守護認領”模式:給古老建筑一個溫暖的“家”》為題,對此項目進行了宣傳報道;同一年,“文物守護認領”志愿服務項目榮獲“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2019年,“文物守護認領”模式被寫進《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加強新時代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意見》中,進行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