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實際育樣本
鄉村文化不斷繁榮
聽音樂、逛夜市、看藝術展,在綠水青山間度過難忘的音樂夏夜,這樣的小資生活并非發生在城區,而是在同安北部的小山村里。
8月15日晚,“蓮花古窯鄉村音樂會暨田野地攤夜市”在同安蓮花村熱鬧上演。“以歌為媒,以蓮為介,向村民游客傳遞動人音符和醉人藝術,也用文藝激發鄉村活力,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推動蓮花鎮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發展。”同安區蓮花鎮相關負責人這樣形容鄉村音樂會的舉辦初衷。
蓮花鎮有滋有味的村落文化,只是近年來同安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的一個縮影。而這項工作更是烙上“同安特色”的印記。
一直以來,公民道德的種子不斷在同安生根發芽,滋潤著鄉村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褒歌調·茶鄉來了總書記》登上2019年中國原生民歌節舞臺;薌劇小戲《無相欠》獲華東六省一市現代地方小戲大賽金獎、答嘴鼓《講阮兜》獲省丹桂獎一等獎、薌劇《賢相蘇頌》獲省藝術節三等獎;民間設獎倡導文明新風;全國首個公民道德教育館的經驗延續到了農村,誕生了一批道德講堂……
分布在同安各鄉間獨具村落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議理堂等不僅是村落文化傳承、鄉風文明弘揚、新型農民培育的重要平臺,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濃濃鄉情的重要陣地。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對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同安區持續完善鄉村公共文體設施,塑造鄉村文化品牌,不斷豐富文化惠民活動,有序推進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2018年以來,全區完成9個農村鄰家公園、55套燈光籃球場設施、24套健身路徑、55個鎮村文化服務中心提升等場地設施建設;開展“百姓大舞臺周周演”“文化進公園、進鄉村”系列活動160多場次,實施農村公益電影工程,每年放映近3000場、觀眾10多萬人次。
破舊俗迎新風
強化基層鄉風文明
文明鄉風不斷滋養著同安的百姓,而基層也逐漸形成文明生活新風尚。
2019年,對于同安區洪塘頭霞陽楊氏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年——霞陽村有著600年歷史的弘農家廟重修落成。村民們本打算在今年初舉行慶典,共賀家廟新落成,得知消息后,區、鎮、村三級輪番來宣傳疫情防控和移風易俗的重要性,村民們最終決定根據疫情進展推遲并從簡辦理慶典事宜。
簡化紅白事及慶典活動,這在同安已經越來越普遍。近年來,同安區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指導意見》,以歷史遺存的民俗日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陋習行為為移風易俗整治的重點,明確標準、細化舉措,增強可操作性。當地還堅持“一村一策”,發揮各村(居)和老人協會、鄉賢理事會作用,形成新《村規民約》,編印成冊,推動移風易俗活動制度化、常態化。
據悉,同安區全面推進移風易俗以來,共為群眾節省開支約6.7億元,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滿意率達99.0%。
破除舊風俗,文明新風也跟上來。同安區通過輕騎兵進基層宣講、村落文化音樂節、送戲下鄉、文化走親、禮儀傳習、理論宣講、鄉風民俗等活動數百場次,極大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
同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林國財表示,同安將本地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與鄉村振興特別是鄉村文化興盛相結合,借助多樣化的宣傳載體,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傳遞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不僅培養了村民對鄉土文化的熱愛,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還強化了基層鄉風文明,提升了村民的素質。
【訪談】
構筑群眾美好精神家園
訪同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林國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眾是基層的普通群眾!這就要求我們在培育和宣傳中,增強群眾的認知認同;在活動開展中,讓群眾喜聞樂見,推動實踐養成。”在同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林國財看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在精神,落腳在實踐。
林國財表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同安的實踐,最終落腳點在于人,要落實到公民道德實踐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將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與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結合起來,為群眾構筑美好精神家園。
事實也是如此。近年來,同安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觸角向內向下向基層,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融媒體中心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同安發布”,開設學習園地,推出“每日金句”“每日一推”專題鏈接,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不斷增強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
當前,同安正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島外大發展”的決策部署,“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融入六大提升行動的中心工作中,讓文明之風、愛心之力成為推動富美同安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要因子。”
下一步,同安將在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踐行、拓寬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路徑等方面再下功夫,切實“走基層、接地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中,不斷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達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