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同安區精心打造三大文化品牌,不斷拓展形式、豐富儀式、講好同安故事。圖為朱子文化節期間,嘉賓們實地走訪,領略同安文化魅力。陳嘉新攝
文明風8月21日訊(通訊員 盧漳華 張珺 王榮斌 張榮森)在仲夏的夜晚,走在同安鄉間的小路,赴一場高山之約,美,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贊嘆。
在銀城大地,美是形容詞,更是文化符號。它流淌在潺潺雙溪流水間,洋溢在朱子書院的老戲中,滲透進80多萬同安人的精神基因里,時刻積聚能量,等待噴薄而出。
而這樣的“美”正是同安在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程中,書寫的華美篇章。
近年來,同安區將“文化之美”“活動之美”“學習之美”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過程,立足城鄉差異的現實,積極打造頗具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在全區鑄牢理想信念、堅守價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
融資源筑平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本月底,同安全區13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將全部建成投用,標準化的軟硬件設施加上各具特色的配套活動,全區基層群眾有了學習新思想、開展公益志愿服務的好去處。屆時,同安全區將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全覆蓋。
就在上周,同安還在全市率先啟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云平臺,實現了“線下+線上”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基層所站“點單”、中心“派單”、志愿隊伍“接單”、群眾“評單”的新模式,打通了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在此之前,同安區融媒體中心和“學習強國”廈門學習平臺同安供稿中心相繼投用,并成功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云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為傳播正能量、講好同安故事匯聚起強大力量。
平臺建起來,資源融進去,群眾的參與感也就越來越強。文化的融合傳承就是最顯著的代表,近年來,當地整合轄區內孔廟、朱子書院及蘇頌故居蘆山堂等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廈門(同安)國際朱子文化節、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三大文化品牌,不斷拓展形式、豐富儀式、講好同安故事。
此外,同安還深入挖掘朱熹、蘇頌、陳化成、開閩王等歷史名人和車鼓弄、宋江陣、蓮花褒歌、珠光青瓷、農民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開展農民畫、歌仔戲等10余個公益培訓班,加強傳統民俗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人們領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催化劑”和“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