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積極推進“誠信三明”建設,截至4月底,三明市綜合信用排名持續提升,綜合信用指數為79.70,全國261個地級市排名第123位,比去年底提升41個位次。連日來,三明市積極推出以市民信用為依托的貸款產品,促進信貸與道德“聯姻”,為信用良好的市民開通貸款“綠色通道”。這是誠實守信道德品質的一次光芒綻放、一次力量體現,它傳遞著一種正能量的信號,昭示信貸應該有溫度、有情懷,才能讓文明社會釋放出道德應有的力量。
“文明貸”助力提升“滿意在三明”品牌
今年5月,三明市農村商業銀行為配合市民文明積分上下推廣,推出依托市民信用文明為抵押的產品——“文明貸”,“文明貸”是三明農商行借鑒已實現農村全覆蓋的純信用貸款——“振興貸”產品模式,在市金融監管局、文明辦具體協調推動下,通過“e三明”與銀行機構進行守法、守信、踐行文明公約、志愿服務等各類數據對接,做實三明文明市民積分應用,推出文明市民純信用貸款產品,激勵市民遵紀守法、崇德向善,進一步提升“滿意在三明”品牌。
該產品依托市民文明積分管理平臺,以市民文明積分作為核定貸款額度和利率的主要依據,為轄內文明市民量身定做的一款用于滿足其生產經營和個人消費等需求的純信用貸款產品。文明市民最高可獲得“文明貸”授信額度30萬元,年利率最低僅4.35%(對比同類貸款利率最高降幅可達50%),按日計息,隨借隨還,循環使用,不用不計息。農商銀行力爭新增今年“文明貸”3億元,對符合條件的優質公職人員辦理執行年利率為4.35%的“文明貸”,對符合條件的農戶辦理執行年利率為6.98%的“文明貸”,授信期限均不超過1年。
“精神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更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舉措。”三明農商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翔飛表示,“文明貸”的推出是三明農商銀行推動金融參與市民文明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也是市民誠信體系建設的完善和補充。“文明貸”推動了“文明”與“金融”的聯姻,讓金融產品更接地氣,讓文明人更有“錢景”!
金融“誠信風”惠民生
“15萬元貸款能辦下來,我很開心,可以解決我這小廠資金周轉的問題。”不久前,正在營業廳辦理“巧婦貸”業務的陳金梅說。陳金梅是大田縣屏山鄉揚美茶廠廠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茶廠復工需要一筆資金周轉。她說前陣子從縣婦聯了解到,自己符合“巧婦貸”中優惠貸的條件,就立馬來辦理這個業務。
讓更多講信用的創業者,能夠貸到急需的資金。從解決婦女創業資金難題出發,2019年9月起,大田縣婦聯與大田晉農商行合作,創新推出“巧婦貸”這一新的貸款產品,并在全縣廣泛宣傳、推廣婦女創業貸款“巧婦貸”,為城鄉創業婦女提供金融幫扶,幫助她們走上自主創業和就業之路,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婦女脫貧致富。
“巧婦貸”是專門針對女性的創業貸款,貸款利率在原利率基礎上可以優惠10%至15%。疫情期間,這家銀行更是在原來優惠利率的基礎上減少21.6個基點,與民攜手共渡難關。同時,在原有“巧婦貸”產品基礎上,授信金額2000萬元,再創新推出“巧婦貸·家”,婦女的配偶或子女符合創業貸款貼息條件的,按“巧婦貸”業務進行管理,為城鄉創業人員提供金融幫扶。
放大信用借貸的效益,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截至目前,大田當地共辦理“巧婦貸”業務124筆,金額1625萬元。其中婦女創業貼息19筆196萬元,為城鄉創業婦女提供有力的金融幫扶。
均溪鎮居民杜成亮與父母合住,全家六口人,隨著兩個孩子長大,急需對現有三居室進行重新裝修,以滿足居住需求。由于經濟困難,此前他向大田晉農商行申請了15萬元的安居通信貸產品,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
上京隆美村,因靠近水泥廠,村民多數以開貨車運輸水泥為生計。因此,貨車就是村民們賺錢謀生的工具。但是,購買一輛貨車對于一些村民來說卻是一筆大資金。了解到村民的這一困難,結合信用鎮村政策,銀行工作人員聯合村兩委,為村民送上家易貸貸款產品,為村民解決資金難題。其中,一次性為全村發放了15筆家易貸,平均一戶10萬元。
讓更多群眾從金融“誠信風”中受益。大田晉農商行掛鉤幫扶的上京鎮赤水村的貧困戶有的已經脫貧摘帽了。銀行工作人員在假日期間,提上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去看望貧困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困難,鼓勵他們積極進取,過上更好的生活。
聽信貸員講誠信暖心事
信貸員是金融機構職業,他們更多地看見人們的誠信故事。今天,來聽聽他們與客戶間的那些關于誠信的暖心事。某銀行永安支行的黃萍(化名),從事信貸工作十余年,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回憶起4年前辦理的那筆信貸業務,她至今記憶猶新。
“2016年11月,我的客戶張姐(化名)來到我辦公室哭訴,她無力償還本月貸款利息……”黃萍回憶道。經了解得知,張姐將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原材料,但上游企業遲遲未發貨,而下游企業在收到成品后“跑路”,造成她的企業資金緊張。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張姐有些措手不及。張姐的公司成立已有16年,平日里主要生產棉紗。在黃萍看來,張姐平時生活簡樸、消費適度,無不良嗜好,是一位實干型企業家。“我當時建議她向親戚借錢周轉,把銀行的利息還上,否則影響信用被列為失信人員就非常不值。”黃萍說。但是,由于臨近春節,很多企業都已停產放假,張姐的企業無現金流入,從當年11月至次年1月,一直無法償還銀行的貸款利息。根據相關規定,如果超過3個月仍無法還款,銀行就要起訴企業。在這3個月中,黃萍多次到張姐的公司實地走訪,與其溝通,發現張姐正積極籌措資金。“她轉變了生產思路,不斷拓寬生產渠道,還將原材料打折售賣給其他企業,將空置廠房出租以盤活流動資金。”黃萍說。看到這些,她堅信張姐一定能挺過難關,把利息還清。果然,正月十五過后,張姐就來到銀行償還了3個月的利息欠款。之后,就再也沒有拖欠。
某銀行的工作人員小廣,也說起了自己做信貸員的一次經歷。“那是一位明溪縣雪峰鎮村民,因為蓋房子資金不足,來銀行辦理貸款業務。”小廣回憶道,“當時這位村民上有父母要照顧,下有孩子需撫養,大女兒還在福州讀大學。這些家庭負擔,都讓我覺得不可能為他辦理這筆貸款業務。”“我一分錢也不會欠你的!”這位村民向小廣保證。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小廣跟隨這位村民到家里實地走訪。小廣回憶,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這位樸實的村民為增加收入,竟在剛建好的新房里,騰出一間來養豬。“我被這位村民的那份勤勞與淳樸打動。從那時起,我就對他的還款能力有了信心。”小廣說。后來,這位村民不但每月準時還款,從未違約,還提前償還所有本金。“農戶是樸實的,也講誠信!”小廣感嘆道。(來源:三明市農商銀行 三明日報 三明文明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