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打文化牌 薄餅名聲越來越響
為了更好地傳承薄餅制作技藝,吳招治還熱衷傳播美食文化,積極參與世界閩南文化節、兩岸美食文化座談會等,這也牽引著薄餅走得更遠,名聲叫得更響。
非遺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是文化。受到身邊文化友人的啟發,吳招治漸漸明白,以傳統風俗為根基的小吃,更要懂得巧打文化牌。此前,在薄餅店開張時,不少畫家、書法家前來捧場,有的題字,有的作畫。廈門知名畫家許文厚還早早畫了一幅展現“薄餅”由來的作品,掛在了店內展示。有了名人書畫的加持,薄餅店里的文化底蘊愈發深厚。
不久前,吳招治在朋友的幫助下,還制作了一部“文化味”十足的“同安歷史名人與民間小吃菜譜”。龍褲菜、閩王菜、蘇頌藥膳、文公菜……這個由她的好友挖掘的同安歷史名人與民間小吃菜譜,每天都會吸引了不少食客的眼光,也讓薄餅店的“文化味”越來越濃。
吳招治展示包制完成的同安薄餅。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中華老字號”“中國名菜”“福建名小吃”“廈門老字號”……一個個接踵而至的榮譽讓“吳招治薄餅”蜚聲海內外。如今,不少臺灣同胞以及海外的華人華僑不遠千里萬里來到同安,只為了吃上這一口正宗的家鄉味。在他們的眼中,薄餅代表的不僅是傳統美食,更是一份鄉味、一種情結。
而“薄餅嫂”吳招治也成為了網絡紅人,不少人來店里都想見見她,要求合影的更不在少數。去年4月,還有位安徽的顏先生特意派人專程乘飛機來到同安,當天買完薄餅、封肉、炸棗再飛回安徽,甚至還不忘囑咐派去的人現場微信視頻,讓其與吳招治現場對話問候下。
做了幾十年的薄餅,吳招治把薄餅做出了品牌,卻依然在努力將薄餅文化發揚光大。最近,吳招治正在嘗試著將兒子莊友誼燒制的同安珠光青瓷融合到地方美食中,以此打造獨特的非遺“伴手禮”。
回首過往艱辛,她有太多的感觸。可在這樣的時代,做著這樣的事,她甘之如飴,寂靜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