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錫雕進學校、入社區。
仍在尋覓傳承人
銀敲錫雕工作坊還開始挖掘同安本地文化,在澳門世界閩南文化節上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錫雕紀念品《渾儀》《宋江陣》等,驚艷全場?!耙郧叭藗儾徽J識錫雕,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現在同安錫雕作品在各種展會上‘復活’,逐漸打響了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鼻f亞新說,憑借在傳承錫雕中的不斷創新,他們的作品《長壽瓶》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富貴吉祥》獲得“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銀獎,《團結》獲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銀獎。
這些努力也得到了更多的認可與支持。2013年,同安錫雕入選廈門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1月又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拓展名錄。除了榮譽之外,他們還受邀參加各種類型的會議、展覽?!斑@些平臺意味著我們有機會與各地業者交流碰撞。”鄭天泗說。
更讓鄭天泗高興的是,同安錫雕在當地教育局、文化館的支持下,開始進學校、入社區,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和體驗錫雕制作過程?!斑^去一年,我們先后到4所學校,還有一些公共場所,做了十幾場宣傳推廣活動,整體反響都很不錯?!彼f,不少孩子把制作的錫器帶回家。在他看來,這些舉措,讓非遺在新一代年輕人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不過,眼下后繼無人的問題仍橫亙在夫婦倆的心頭?!板a雕制作技藝繁雜,每一件作品的每一個配件都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純手工制作而成,需要有一點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鉆研的工匠精神?!编嵦煦粽f,雖然工作坊有幾名工人,但只能做簡單的加工,目前只有一名跟著他們學習了五六年的徒弟作為傳承人在培養。他坦言,希望能夠再找幾名有雕塑基礎、愿意投身錫雕技藝的徒弟,促進錫雕再提升。
“我們在2014年就獲民政局批準成立廈門市同安傳統錫雕技藝傳習中心,但由于種種原因,現在場地較小?!编嵦煦粽f,今年將籌備一個相對規?;膫髁曋行?,面對社會、學校,面向對工藝美術比較有興趣的人開放,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傾囊相授。(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 通訊員 楊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