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中求精 十年專心打磨基本功
古法醬油釀造工序之拌豆。 受訪者供圖
事實上,“慢中求精,不走捷徑”也是劉團結作為一名工匠的行事風格。
“最早我就是負責醅前發酵工作。”劉團結回憶,當時廠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個工人都只能從事其中一道工序,學了醅前發酵,就不能學曬場發酵。
可做了多年醅前操作工的劉團結,卻漸漸萌發學習整套工藝的想法。于是,他向同在罐頭廠工作的老師傅郭緒慶表達了這一想法,并得到了默許。
“因為有不成文的規定,所以我都是在偷偷學。”劉團結表示,那時經常是完成分內工作后再學習曬場技術。郭師傅則會利用下班休息時間教他,他也會到郭師傅家中拜訪,探討、學習一些理論。
在第一發酵班組工作了整整五年后,劉團結向領導申請在曬場上挖豆醬、洗缸、擺缸等,而這一做又是五年。他說,雖然在曬場上工作很辛苦,日曬雨淋。“可最開心的是,師傅能讓我動手去做。很多經驗就需要動手去理解,才能真正強化技藝”。
就這樣,他花了十年時間,專心打磨著自己的基本功。現在,他一進醅間就能感覺到溫度是否合適,看一眼醬就能判斷它下一步需要怎么做,這就是長年積累下來的經驗。
他“出師”后,公司將第一道發酵和第二道發酵班進行統一管理,他也從那時開始,一直細心管理著車間和曬場的各項安排。“最初曬場上只有一萬個左右的醬缸 ,現在已經有六萬多個了。”劉團結表示,曬場的每一口醬缸都如他的孩子一般,他都要精心呵護,看著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