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觀天象曬場醬缸蓋子的秘密
曬場上的醬缸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如今,在“古龍”的曬場上,醬缸的數量就已超過6萬個。面對數萬口缸里不同的情況,劉團結腦中也有著一份自己的“大數據”,接下來要做哪些工作,他都爛熟于心。
據介紹,一批醅下缸,到了缸里要跟蹤關注變化,要在不同的季節做調整,還要觀天象,趁著有太陽掀缸蓋曬曬,若感覺會下雨,則需要盡快將蓋子蓋緊。
在曬場,記者發現了這里缸蓋的小秘密。原來,竹子做的缸蓋,看似普通,可里面兩層,重達三斤左右,既能扣緊醬缸,又比較抗風。
“要碰上臺風天氣,仍需要做些加固預防。”劉團結表示,臺風來之前會先判斷大概哪里是風口。處于風口的醬缸,無論是先刮風還是先下雨,都要加兩個缸蓋進行加固。而沒有處于風口的醬缸,若先下雨,缸蓋重量會增加,更不容易被吹掀起來;若先起風,則也要進行加固。要是不小心滲入雨水,就會前功盡棄。
每個環節的精益求精,造就了“古法”醬油豐富的營養成分。大量蛋白質水解生成物,包含氨基酸、B族維生素、水溶性鈣、磷、鐵、錳、鋅等礦物質,還有原糖、多種有機酸,以及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是工業醬油無法比擬的。
為了讓人更近距離了解“古法”醬油,古龍醬文化園展區內不僅有釀制程序模型、圖文展示,游客還能體驗到打醬油的樂趣。
古龍醬文化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古法制作的醬油一般味道比較濃,也比較咸。因為沒有防腐劑,是靠鹽防腐,所以一般烹飪和食用的時候都要減半使用。下缸發酵時間短是生抽,發酵時間長是老抽,顏色深一點。“還有一些年份高一點的醬油,那味道就更醇厚了”。
“我們不會計較成本,一定要保證原材料、口感和香味。”劉團結表示,古法釀制的醬油,本身就是從醬里面出來,煮菜加熱的時候,就會聞到濃濃的醬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