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三中高一八班 林婉軍 指導老師:黃小娟
病毒這個病魔總會離去,嚴冬也終會過去,我相信,春天總會來到,春暖總會花開,我們,總會贏的。
當鼠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新年的歡樂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悄悄向武漢靠近,向中國靠近,他來勢洶洶,很快便使武漢這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病倒了,慢慢地,大半個中國也淪陷了。也許,你和我還在感慨,“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在這個中國象征團圓的節日里,我們都想和自己的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共賞一輪皎月,共敘一段溫情。
在這樣的情境下,抱怨聲、牢騷聲,嘆日子無趣的聲音層出不窮,然而,你知道嗎,在這歲月平靜的日子背后,有一群人在為你們,為國家負重前行。
他們是這個世界的平凡人,卻有著不平凡的力量,用他們堅毅的雙手,書寫著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白衣天使。
就這樣,在疫情刻不容緩的情況下,一群人們顧不得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著生命危險,五十多支醫療隊,六千多名醫護工作者紛紛馳援武漢……,他們離去的背影令我們動容,他們的選擇更令我們佩服。在這個要與時間賽跑的線上,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無時無刻不在承擔著救死扶傷的責任。
“早上7點就到了醫院,跟專家組一起分析病人情況?,F在就是和時間賽跑?!痹鴧⑴c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趙柏良說。
“17年來,不論是非典,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堅守在急診一線。”這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寫下的話。
“面對疫情,我選擇迎難而上,沖鋒在前,兌現一名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承諾?!背χ谷栽谝痪€奔忙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院區感染科二區主任曹紅說。
鐘南山院士, 或許在此之前我們對于這個名字是很陌生的。但是對于那些經歷過2 003年非典的醫務人員,他的名字是值得每一個人敬畏。如今,在疫情面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站在一線,卻勸誡國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進入武漢,而他自己卻沖在抗戰的前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奔赴武漢,火車上疲憊的身影使人淚目。
這就是鐘南山院士,一個說著“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的頂天立地的人。
還有那些舍小家顧大家的人,在疫情面前,他們選擇離開家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奮戰在了前線。
中山三院有一對夫妻,他們雙雙上了“前線”,其中丈夫檢驗科主管技師潘順文是廣東除夕夜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一員,而愛人代群作為一名護士長也沖在廣東防疫一線。因為夫妻都在一線,兩個孩子無人照顧。接到要去武漢的通知后,潘順文連夜通知家人開車將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還有剛結婚不久的夫妻,還沒來得及度過一個甜蜜的蜜月,因為醫護人員的需要,就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
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是白衣天使,卻用自己的力量,為我們搭起了一座堅硬的防線。
建筑工作者們沖上去了。雨點冰冷,機器轟鳴。除夕之夜,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工地上,燈火通明,上百臺挖機、推土機等機器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大年三十早上8點,工人們已抵達施工現場,義無反顧地投入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這個春節,他們無暇照顧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遠程視頻,報個平安。
新聞記者沖上去了。他們不懼疫情,站在前線,為我們報道關于疫情的最新消息,他們忠于職守,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報道無數英雄的感人事跡……
科技人員沖上去了,他們夜以繼日、合力攻關,力圖早日研發出解藥,攻克病毒的關隘。
人民也沖上去了。在疫情嚴峻,物資短缺的時候,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護目鏡,有人捐出來元宵,有人捐出了糕點……善舉涌現,凡人善舉,小我獻出大愛,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
疫情在前,他們不退。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頭的星光,為了心中的那份責任,24小時戰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風餐露宿, 守卡點、防疫情、保平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心頭、護在身后。他們是疫情來襲時最美的逆行者!
萬眾一心,沒有過不去的坎,眾志成城,我們終會贏得這場疫情防控空間站的勝利!
愿等到春暖花開日,山花爛漫時,病毒消失,英雄的你們平安歸來,最芬芳的鮮花獻給你們,摯深的感謝都深藏在芬芳中。病毒氤氳恐懼籠罩時,你們是春光乍破的萬丈光芒,是無懼風雪的最美逆行者!
(指導老師:鄭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