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明辦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圍繞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四個方面,對各行各業的好人好事進行推薦評議和學習宣傳,有力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向縱深發展。(據成都文明網報道)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愛的種子,只是這顆種子會在不同人身上呈現出不同的生長狀態;我們每個人心里也都有善的念頭,只是這種念頭會在不同人身上展現出不同的表現方式。讓愛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善的念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精神文明注入持久而強勁的道德之力,這本身就是一種善舉和善行。
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凡人和善舉。他們用默默無聞的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他們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和弘揚者,他們也是溫暖這個社會的最堅實最持久的力量和源泉。
在成都,這樣的好人好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三輪車刮蹭小車,肇事者留下誠信紙條;外鄉人進城打拼,老夫婦義務帶娃近三年;6歲女孩心臟驟停,好醫生冬夜跪地搶救;愛心面館,讓80歲以上老人免費吃面……一件件、一樁樁,皆非驚天動地,卻都感人至深。無論經歷者,還是旁觀者,都會因此而感受到來自身邊的溫暖和源自精神的力量。
溫暖要傳遞、力量要凝聚,就需要更多這樣的好人好事和凡人善舉。他們是道德的楷模,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雖是無窮的,但榜樣從哪里來?榜樣的力量如何發揮?理清這些問題,是做好好人宣傳、推進道德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成都今年所開展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就體現出很多新的特色和亮點,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突出社會性,增加社會征集的渠道,鼓勵市民通過熱線電話、微博等渠道,積極推薦好人線索。同時引入激勵機制,市民推薦的好人線索一旦被采納,將會獲得不同形式的物質獎勵,這就大大激發了市民群眾的參與熱情。
身邊好人,就是生活中億萬普通群眾中的你我他,他們的產生當然就該跳出小眾的圈子,由社會大眾去發掘和推薦產生。只有群眾認可的好人,才是真正立得住、叫得響的好人;也只有群眾認可的榜樣,才更可學可親可愛可敬。尊重民意、發揮民智、調動民力,是好人活動行穩致遠的重要“法寶”,是好人精神花開遍地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