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將至,各地紛紛開展慰問關愛道德模范活動,筆者也有幸跟著拜訪的隊伍一起走街串巷,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們聊聊天、談談心,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其實,拜訪、慰問好人,不僅是要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給予他們必要的物質和心理上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在全社會中形成禮遇好人、重視好人的氛圍,真正讓德者有得、好人好報。
做好人不容易。我們常常看到,見義勇為的好人在義舉中往往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敬業奉獻的好人在工作中奮勇爭先,但容易忽略了家人;不少孝老愛親的好人們家庭負擔也很繁重……雖然他們的付出也獲得了沉甸甸的榮譽,但在感動之余,他們的生活狀態卻難以及時獲得改善,他們亟待物質上、精神上的更多支援。而各地也逐漸意識到幫扶好人、禮遇好人,與發掘好人、選樹模范一樣重要。廣東省就利用微信平臺發起了“致敬好人”、“幫好人”活動,為照顧殘障女兒的冼玉轉、照顧癱瘓丈夫的付新妹這兩位佛山籍“廣東好人”捐款;佛山也在今年設立了“致敬好人日”,成立了“好人基金”,幫扶和慰問困難道德模范等先進模范380人次,落實幫扶資金近百萬元……只有好人能過上好生活,才能激勵更多人向他們學習。
即便是對于生活并不困難、不需要物質支持的好人、道德模范,也應當在精神生活、社會地位方面給予禮遇,讓他們得到肯定和慰藉。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各地正在舉行的“送萬福進萬家”活動中,大家也沒有忘記可愛的好人們——一卷包含著對新的一年美好希冀的對聯或福字或許沒有太高的物質價值,但卻代表了書法家們乃至全社會對于他們的心意和祝福。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在最具溫情與暖意的春節里,給好人以禮遇恰逢其時。希望以后每個重要節日、時間節點,好人們都能通過禮遇活動得到社會的認可、制度的保障、物質的激勵和精神的慰藉,讓道德成為節日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