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林彤發言
福清市將文明城市創建列為“大福清”發展戰略兩大工程之一,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常態長效,持續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
一、堅持問題導向,夯實創建基礎
實施“五化”模式,積極打造“整潔、有序、靚麗”的城市環境。一是智能化管理。探索用“互聯網+”理念對標文明城市的創建行動,全面實施創城網格化管理,搭建創城智能管理系統,網格員每天常態化巡查,通過手機APP拍照、定位上傳發現的問題,由系統后臺自動派單給責任單位整改反饋,“智慧福清”管理中心完成結案,實現問題發現、處置和結案的完整閉合,不僅提高了工作效能,也讓創建成為常態。二是市場化運作。積極探索建立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機制,每年投入8370萬元推動城區環衛保潔、“牛皮癬”清理、園林綠化養管等服務的市場化運作,并通過人工采集、數字化系統監管等途徑對市場化服務工作開展動態考核。將農貿市場的經營管理權按一定年限出讓給專業的市場管理團隊,全面推動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打造“互聯網+”運營的智慧農貿市場。三是品質化提升。持續推進龍江、虎溪兩岸公園等一批串珠公園建設,利用重點項目征遷拆后邊角地和微型空間,打造街頭綠地和口袋公園,還綠于民、還景于民。對城市主干道兩側的街頭綠地以及渠化島進行花化彩化,積極打造繽紛花街、最美街巷,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和街區,為城市增添“靚色”。四是示范化引領。著眼交通治堵,推進車輛文明停放示范街區創建,確定8條易堵易亂街區打造示范街,各街道、社區聯合城管、交警等部門,每周一和周四下午定時開展車輛亂停放和占道經營專項整治,總工會、團市委等市直部門負責量化考評,市創建辦每半月通報,以常態化的“城警聯動”“市街聯動”推進示范街區創建。五是項目化推動。緊緊抓住社區這一文明城市創建的基礎版塊,集中力量、創新方法,由市財政每年專門撥出10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街道配套1000萬元),用于社區文明創建項目的獎補。年初社區申報創建項目并組織實施,年末由市創建辦逐項考評驗收,給予資金補助,從而讓基層社區“創建有項目、項目有經費”。在抓好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等項目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老城區“一巷一景觀”改造工程,通過整體景觀提升、墻體立面改造等,對背街小巷、老舊小區進行綠化、花化和亮化提升,既留住“老味道”,又煥發新活力,實現“一街一文化”。
二、堅持制度建設,保持常態長效
把制度建設貫穿創建全過程,推動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使創城工作走上常態化、長效化軌道。我們突出解決三件事:一是解決“干什么誰來干”的問題。制定出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實地考察指引等指導性文件,健全完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整改時限表等“兩單一表”,讓基層干部能夠迅速掌握創城實地項目的標準與要求。二是解決“干得怎么樣”的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不定期開展明查暗訪、現場點評。市四套班子領導開展“步行查創城、騎行看文明”活動,督查基層創建情況。市創城督導組采取日常督查和專項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開展創城督查。市創建辦每月定期組織文明單位干部,對所有實地點位進行測評和排名,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掌握各職能部門的創建動態。三是解決“干不好怎么辦”的問題。對創建工作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及個人,按照《關于進一步強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職責及效能問責辦法》視情采取通報批評、媒體曝光、黃紅牌警告、效能問責等處置措施,對月測評排名墊底的相關責任人,由市文明委領導進行集體約談。2019年累計發出督查通報和黃牌警告23份、約談20人次。注重抓好省暗訪測評結果的應用,2019年初針對2018年省文明辦通報的暗訪情況效能問責22人。同時,將督查通報、約談、黃紅牌警告、效能問責情況納入各單位文明創建評選活動和年度績效考評扣分項。
2019年,在省委文明辦和福州市委文明辦的悉心指導下,福清市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群眾期望、與國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下一階段,福清市將認真貫徹此次全省文明辦主任會議精神,切實做好迎接2020年總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