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區治理的“好管家”
居民盼了7年的社區公共活動場所即將開建
2012年起,海林社區居民都在盼著能有屬于自己社區的公共活動場所。但由于小區興建時間較早,公共空間沒有規劃考慮進去,社區居民要活動只能走到市民公園,來回要半小時。
“一些老人腿腳不那么方便,干脆就不下樓了!”海林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書記蘇少芳介紹。居民們盼了近7年的問題終于在今年有了轉機:社區公共活動場所即將開建,明年投用!
這個位于文圃花園的社區公共活動場所項目,是嵩嶼街道干部結合主題教育現場調研,實地了解群眾需求后確定的重點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集社區辦公、社區書院、老年大學、群眾文體休閑活動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當蘇少芳把這個喜訊告知社區居民時,居民們都點贊社區這群辦實事的“好管家”。
這些“好管家”還在小區治理上熱心奉獻。海林社區里有不少老舊小區,個別業委會管理缺位,業主怨言不斷。今年10月,亞太小區業委會重新選舉,海林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抽調了骨干黨員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義務現場監督,得到了居民的廣泛認可。
在海滄,全區離退休老黨員幾乎都扮演過小區治理“管家”的角色,從垃圾分類督導到社區與物業溝通,再到公共服務設施的修繕,老黨員們的身影無處不在。
當愛管“閑事”的志愿者
“平安傘”“紅裙子”背后
有老黨員的身影
海興社區離退休黨支部開展“我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成就”專題座談會。
從2017年6月起,海滄未來海岸社區撐起了20把醒目的遮陽傘。這些傘被稱為“平安傘”,它們分布在小區周邊的商業街、學校、銀行、公交站點等重要位置,成為社區離退休老黨員參與群防群治工作的“戰斗堡壘”。“平安傘”的發起人,是社區離退休老黨員李榮芳。
“我們是從全國各地過來的退休老人,不少人是黨員,也是一群愛管閑事的大爺大媽。”李榮芳告訴記者,2007年起,未來海岸社區老年志愿者團隊開始籌建,到2017年成立離退休黨支部。這群“愛管閑事”的老年人,正是社區居民全民參與群防群治的典型代表。
未來海岸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書記練憲詩介紹,以老黨員為主要群體的平安志愿者團隊在成立之初,就把猖獗的傳銷組織趕出了小區。“老人們多方‘偵查’,不斷搜集線索,配合警方全面出擊,給傳銷團隊以重拳打擊。”
社區負責人介紹,未來海岸的社區“平安傘”不僅是治安執勤點,也是矛盾糾紛的解決點。老黨員們發揮作用,成功阻止了一些小問題向治安、刑事類案件發展。
實際上,在離退休黨支部的引領下,老干部、老黨員的作用遠不止平安巡查。在海景社區,彼岸小區黨支部書記范寶琴發起成立“紅裙子”服務隊。隊員們活躍在社區安全、垃圾分類、普法、環保等志愿服務的一線,擦亮了志愿服務的品牌。在海發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書記蘇永順結合主題教育自發編輯出黨員應知應會題目,并在離退休黨員中廣泛傳閱,他還帶領社區老黨員們發揮特長,廣泛開展志愿服務等活動,受到群眾廣泛認可。
老黨員們唱響“好聲音”、爭當“引領者”,攜手小社區,釋放正能量,產生“磁場效應”,這一項項舉措筑牢了社區和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