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為媒
千人共品茗
約會樂活生活
21日下午,冬日里和煦陽光灑進山谷。在石室書院文化廣場上,人聲鼎沸,一場千人共品茗的茶會正在這里舉行,兩岸專家學者、從業者和海滄的廣大居民一道共赴一場與茶、與樂活生活的約會。
“從前我有聽人講,講廈門有一個鼓浪嶼,家家戶戶攏有piano,上面還站著一位鄭成功……”正在品茗之際,由臺灣資深音樂人楊慕創作的閩南語歌曲《廈門親像一首歌》唱響,大家不禁跟著哼唱起來。隨后,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展示、金沙書院杯詩詞聯謎吟誦、2019兩岸斗茶茶王爭霸獎項頒發……臺上臺下,兩岸嘉賓們和海滄民眾一道以文會友、以茶會友,聊得不亦樂乎。
這只是2019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上多場茶會的一部分,今年9月樂活節開幕以來,海滄相繼舉行多場以茶為媒的配套活動:重陽節當天,“2019兩岸斗茶節”啟動儀式暨“尊老·孝親·敬賢”奉茶活動在廈門海滄開臺文化公園舉辦;10月19日,“樂華如水”音樂茶會在海滄舉行,兩岸學者與民眾共同見證海滄金沙書院的開工建設和第一屆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評選的開啟;11月2日,中日企業家茶會在海滄舉行,共話產業發展現狀,謀劃企業轉型突破的未來。
就在樂活節閉幕之際,三場高水平的講座在海滄舉行。臺灣著名作家楊渡帶來了《大航海時代與閩南月港》,安徽電視臺主編柯宏勝作為金沙書院創建者之一、明代嘉靖年間巡海道副使柯喬的十五世孫帶來了《柯喬的故事》,臺灣著名學者龔鵬程帶來了《漢字的符號意義》,這三場高水平的專題講座,贏得了海滄市民熱烈的掌聲。
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說,樂活節上,四溢的茶香拉近了晚輩與長輩、政府與人文學者和企業家之間的關系;以茶怡情,以文會友,透過茶香回望顏思齊開臺、金沙書院與周起元、隱元東渡日本等歷史往事,更增強了兩岸的文化認同。
潔凈家園
建立全流程
推動垃圾分類
9月20日,在本屆樂活節啟動儀式上,“垃圾分類顯文明·潔凈家園慶國慶”活動同步拉開帷幕。三個月的時間,樂活節平臺把垃圾分類的時尚理念傳揚開來,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我們按照‘不分類不予投放、不予收運’ 的要求進行全流程把控,以后端管控前端,做到環環相扣、互相制約,推進生活垃圾從源頭分類、準確投放、分類收集轉運流程規范化運作。”海滄區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海滄一方面建立全流程分類體系,提高垃圾分類質量,另一方面推動示范點的建設,積極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
其中,萬科城小區率先采取與企業合作進行生活垃圾的收運和處理,并進行垃圾分類外包服務試點,探索由物業全面接手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在農村社區,海滄則采取定點投放和上門收運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在村民分類觀念和督導效果上求突破。當前,海滄全區大力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直運率的提升工作,區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直運率均達到100%。
實際上,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海滄的垃圾分類工作自一開始就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今年8月,海滄組團前往上海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學習考察,為海滄深化提升分類工作明確了思路。9月,海滄制定下發《海滄區深化生活垃圾分類 共建文明家園實施方案》和《海滄區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細則》,推動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更加規范,更具可操作性。以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為契機,海滄還加強了對農村薄弱地區的環衛設施建設,逐步補齊了農村分類工作的短板,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全民參與
舉辦各項活動
傳遞樂活理念
不設門檻,全民參與,已經成為樂活節的標簽,這也與海滄倡導的“樂活”生活理念契合。
今年樂活節期間,海滄組織的各項活動就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吸引了兩岸眾多民眾親身參與其中,讓更多人認識海滄、了解海滄,極大程度提升了海滄城區知名度和美譽度。
12月8日,2019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激情開跑,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近1.8萬名選手齊聚海滄參賽,其中有不少臺灣同胞。他們和全球各地的跑者一道縱情馳騁,近距離感受“山、海、湖、島、城”交融共生、活力十足的海灣風光。平坦的賽道、宜人的天氣、完善的配套保障加上一系列的人性化舉措,助力海內外選手在國際一流海灣城區完成了一場“最有品質、最有素質、最有溫度”的賽事。
在“半馬”開跑前一個月多,2019廈門(海滄)斯巴達勇士賽于10月26日在馬鑾灣帶狀公園舉行,來自全球的5600多名參賽者勇“闖”海滄。除了自行車爬坡挑戰賽、中國女子高爾夫公開賽等大型品牌賽事外,海滄明年還將舉辦現代五項世錦賽暨東京奧運資格賽,海滄體育中心已經成為全民健身和品牌賽事落地的重要場所。
9月23日,海滄區第二屆農民豐收節在海滄青礁村蘆塘社舉行。豐收市集、豐收晚會、鳳山雕塑展、大地濃情影視展、農民講壇等配套活動也在東孚后坑、楊厝、鳳山等鄉村展開。其中,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及多名臺灣青年積極參與了活動組織策劃,他們與大陸青年一道用心謀劃,熱情服務,共同成長,凸顯兩岸在文化、精神、生活、工作上的全方位交流。
在海滄另一隅,首屆海滄產業工人文化節系列活動之第十屆職工技能培訓(競賽)如火如荼展開。叉車司機、電工、數控車工等10余種培訓項目吸引了530名海滄青年職工參與。上個月,2019海滄職工技能總決賽舉行,來自海滄的優秀工匠齊聚一堂,切磋專業技藝,厚植匠心文化。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的滄桑變遷,海滄實現了華麗蛻變,不斷邁入更高的發展水平。 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樂活節持續傳播樂活理念,引導兩岸青年快樂工作,暢享美好生活,今年的“樂活”布局上更為廣泛,既注重城區,也注重鄉村,使得全區城鄉各個角落都充滿了“樂活”因子,也將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傳遞到兩岸民眾的心中。
【聲音】
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
副主任曹放:
兩岸深度融合發展
海滄成為重要平臺
今年是海滄臺商投資區創立三十周年。1988年3月4日,臺灣《自立晚報》發表《閩南“小臺灣”的經濟意義——臺灣資金的出路》,作者是臺灣中山大學教授魏萼。同年3月25日,大陸《參考消息》第2版轉載此文。鄧小平同志看到這篇文章后,指示加快推進臺商投資區的選址和建設。經過一年多的論證籌劃,1989年5月20日,國務院決定設立海滄臺商投資區。1989年12月5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臺灣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贊同臺塑集團在海滄投資興業,并提出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偉大構想。
由此,在海滄揭開了臺商大規模投資祖國大陸的序幕。三十年來,海滄迅速崛起,成為兩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正闊步邁向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一流海灣城區。今年,海滄臺商投資區創建三十周年,撫今追昔,我寫下一首題為《海滄寄情》的小詩,與大家分享。神思一筆渡渾茫,慧眼千鈞定海滄。極目閩臺無盡處,心流萬古啟洪荒。
臺灣著名作家楊渡:
樂活節堪稱
兩岸交流融合樣板
海峽兩岸樂活節對于兩岸來說有一種很重要的參考意義。它讓我們在經濟急速發展的時代,生活急促的環境下,能夠停下腳步,追尋生活的本質意義,更多地與生命交流。
海滄舉辦的海峽兩岸樂活節等系列活動,對于兩岸民間的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堪稱兩岸交流融合的樣板。
臺灣中華書學會
會長張炳煌:
試圖突破“困”境
開創更好局面
今年的兩岸年度漢字選出了“困”字,非常貼切。兩岸因為種種因素,關系似乎有所停頓,需要怎么突破?一個“困”字讓人感觸良多,它反映了當前的現狀,但我深信兩岸關系絕不會被“困”住很久。
年度漢字的評選,也給兩岸人民更多的啟示:在“困”境下,大家都要試圖突破,去開創更好的局面。所以今年的年度漢字有著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