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嫩嬌,女,1964年2月生,連江縣透堡鎮(zhèn)南街村村民。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擔起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生活不能自理的95歲公公的重擔。12年來,她從不言棄,堅持每天無微不至照顧公公,瘦弱的她需用盡全身力氣將公公抱起為他按摩舒緩;公公大小便失禁,她也沒有絲毫嫌棄,馬上給老人換上干凈舒適的衣服,老人家身上一直干干凈凈從沒長過褥瘡;夜深人靜,她依舊不能安眠,每隔兩三個小時檢查老人情況已成為常態(tài)。她的堅韌和孝心成為了老區(qū)優(yōu)良鄉(xiāng)風和家風的榜樣。曾獲連江縣“身邊好人”。
時光荏苒,初心不改,使命如一,矢志不渝,在透堡鎮(zhèn)南街村一個普通的小樓房里,“最美兒媳”黃嫩嬌用勤勞樸實的赤子之心和孝老愛親的精神內(nèi)核演繹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十二時辰”。
晨光微亮,在大家都睡眼惺忪的時候,黃嫩嬌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準備早飯,叫醒孫子,為他患有“老年癡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95歲高齡公公擦臉、擦手、穿衣服、喂飯。
日至巳時,黃嫩嬌一天忙碌的生活也正式開啟序幕。“抱爸”是她最重要的任務。因公公已完全不能下地行動,瘦弱的她,只能用盡全身的力氣將公公抱起為公公按摩舒緩,她的腰也因此留了病根子。
晌午時分,這大概是黃嫩嬌一天中最奔波的時刻。疾步到市場,擠入人群之中,用最快的速度買完菜,歸家后立馬開始生灶炒菜做飯,隨之奮力騎上破舊的三輪車到學校接上孫子。牽上孫子的手時,她的衣物都已被汗水浸透,臉上卻依然保持著祥和的笑容。
酷暑蟬鳴,在安撫完老人和小孩去午睡后,黃嫩嬌又忙碌了起來。照顧已逝丈夫留下的花草已經(jīng)成為了黃嫩嬌的一種習慣,這個堅強的婦人,總是在午后最靜謐的時光里流露出一點她的脆弱,寄托著哀思。但始終不肯“低頭”,她覺得公公是復員軍人,丈夫又曾擔任過村支書,從未想過向外界尋求幫助。
夕陽西下,黃嫩嬌井井有條地打理著家里的上上下下,面對公公大小便失禁的情況,黃嫩嬌也沒有絲毫嫌棄,馬上給老人換上干凈舒適的衣服,從來不說半個“不”字,也正因為黃嫩嬌的勤快,家里無時無刻都干干凈凈的,老人身上一直是清清爽爽的,從沒長過褥瘡。
天色昏黃,鄰里鄉(xiāng)親們總會在飯后閑暇時來探望黃嫩嬌一家,“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親生的都難說,更何況兒媳婦呢,她的孝心和善良,我們村里人都很是佩服,能幫的我們也都盡量幫到,也讓她感受感受溫暖”。
暮色四合,這時候的黃嫩嬌代替她在外打拼的兒子、媳婦,承擔起了“父母”的角色,詢問孫子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她常常說“教會孩子如何做人是長輩最大的責任,不求他以后賺多大錢、做多大官,首要的是要學會做人”。
夜深人靜,當所有人都陷入熟睡時,黃嫩嬌還是不能安穩(wěn)睡去,她隔兩三小時就會驚醒一次,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公公是否睡的安穩(wěn),是不是需要更換衣物、床單。對于大伙驚嘆她的堅韌,她倒是不以為然,“也沒什么的,我只是把公公當成自己的爸爸來照顧”。
這樣日復一日的“十二時辰”,已上演了十二年之久。愛與堅持,是她對老區(qū)紅色基因的一種傳承的體現(xiàn),是老區(qū)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鄉(xiāng)風家風的縮影,是老區(qū)未來發(fā)展路上希望的榜樣。
曾獲評2019年10月連江縣“身邊好人”,2019年11月入選“福州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