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瓊,女,1972年12月出生,長泰縣第二實驗小學教師,孝。她是一名平凡的教師,可在她女兒心里卻是最溫暖的“小太陽”。她十幾年無微不至地照顧、陪伴殘疾女兒成長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她用內心的堅守,詮釋了“母愛”的偉大。她曾多次獲縣、鎮教育先進工作者,2014年被評為長泰縣“優秀班主任”;她的家庭2015年被評為長泰縣“最美家庭”,2019年參加福建省漳州賽區《悅讀。家@萬家》活動中,榮獲“書香之家”。
在1998年的夏天里,周小瓊生下女兒。但在女兒十個月大以后,她發現了異常,女兒頭總是向后仰,身體和脖子還軟綿綿的、四肢僵硬,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她和丈夫抱著女兒去福建省第一附屬醫院檢查,得知的診斷結果是:因難產導致女兒缺氧患上腦癱。
那張確診單猶如一道閃電晴天霹靂劃斷夫妻倆的心弦,看著手里的病例單上白紙黑字著:“腦癱”二字,再看看懷里的寶貝女兒天真無邪的臉蛋,她無法相信這一切是真的。醫生告知他們,這個病無法治愈,目前的醫學也無能為力。只能靠一些功能訓練,來改善病情。盡管命運如此坎坷、荊棘,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對女兒的康復治療。不過康復之路,是一條極為艱難、坎坷的道路。堅強的周小瓊和丈夫并沒有被這殘酷的事實打到,繼續帶著女兒踏上一段漫長而艱難的求醫之路。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愛是可以超越生命殘缺的。為了女兒的成長,她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汗水陪伴女兒成長,別人外出旅游時,她在給女兒講故事;別人逛街購物時,她攙扶著女兒在烈日炎炎的陽光下訓練走路。每天如此,公園、街上、學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母女倆的足跡。
整整十年的時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風雨無阻,她用一份執著的信念陪伴女兒成長,母愛的堅守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女兒在九歲那年終于可以踉踉蹌蹌獨走一兩步。轉眼間女兒到了該上小學的年齡,可因身體原因,根本沒有學校接收,看著女兒望著他小朋友走進校園的渴望延伸,她心疼得四處奔走,想盡辦法讓她到長泰第二實驗小學上學。她和丈夫也一起在校工作,照顧殘疾女兒,陪伴女兒一起上課,一起學習。利用課間時間,幫女兒做康復訓練。
她用堅強的母愛教會了女兒吳亦琳勇敢、堅強、樂觀面對多舛的命運,女兒也十分的爭氣,只有小學文化的她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在父母的引導下,閱讀給了這位愛笑的女孩一對隱形的翅膀,寫作給了她一片廣闊的夢想天空,她學會了打字,申請了QQ號,在網絡的世界里暢游,她一直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看世界、愛生活。2016年她開始嘗試把自己的成長故事,通過文字記錄下來寫成小說。在創作《我的翅膀一直都在飛》這部自傳散文集時,她經歷了許多挫折,但想起母親陪伴自己成長的那份毅力,激勵著她寫下去的勇氣。2016年,她的《我的翅膀一直都在飛》散文集自傳誕生了,并在網上17K小說網站和王一笑說網站上發表了。
如今女兒吳亦琳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小作家,2019年代表長泰婦聯參加福建省婦聯舉辦的大型閱讀家庭故事展演活動。她的代表作《我的翅膀一直都在飛》在八組代表家庭展覽中脫穎而出,福建省婦聯陳副主席評點為“最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