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綠文章,致力于用生態建設美好家鄉,帶領村民一起發家致富。
黃金養,男,漢族,62歲。是長汀縣三洲鎮三洲村村民,為人和藹、熱情、寬和、親切。2013年獲福建省勞模稱號,是長汀縣政協委員。他成立了三洲聲晟苗木專業合作社,種植了六百多畝的風景樹。
踐守諾言實現綠色夢
熟悉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的人一定知道黃老漢,新聞媒體曾對他的事跡爭相報道,百姓群眾對他的為人津津樂道,長期以來他用自己的熱情譜寫了綠水青山的美夢,在實現美夢中用真誠打動當政者,用誠信感動追隨者,在踐守諾言一路帶領群眾實現綠色夢。
深知自己是一名普通村民的黃金養,在1999年,也正是長汀縣實行“大種大養”戰略之年,不管是干部還是群眾面對赤裸裸的火焰山都不敢站出來,只有他當仁不讓,主動要求治山,把一片約300畝的崩山(水土流失千萬的崩坍山地)承包起來,帶頭種植楊梅,并承諾政府,會堅持不懈一定把荒山治好。十多年來,他始終謹記當初的諾言,在治理過程中,他接連遇到沒有水、沒有電、道路崎嶇等困難,但他從未放棄信念,主動籌集資金,甚至把兒女給的養老錢都投入進去。通過自己成功的案例,激勵了我鎮村民開始積極種植楊梅治理水土流失,終于,在他的帶動下,全鎮種植了一萬余畝楊梅,放眼望去,漫山蒼翠,郁郁蔥蔥,火焰山變成了花果山。
這其中有件一件小事最能反映他不忘初心,樂于助人的好品質。有一年,黃金養意外知道一位采茶小姑娘,家里因為出不起學費想輟學不讀,得知此事后黃金養毅然決定資助小女孩完成學業,雖然中間因需要籌集的資金用于造路,甚至到了把兒女給的養老錢都花完的地步,但想到小女孩完成學業需要支持,他毅然把全家的生活費列出來,從中支出一部分用于支持小女孩,讓小女孩能順利完成學業。現在女孩已經順利完成學業并有了一份好的事業。因為這件小事,村民開始更加認可他,信任他,開始相信綠水青山能夠帶來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始走上一程緊接一程的生態攻堅之旅。
不忘初心帶頭致富
依靠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長期的堅持不懈,黃金養不僅把荒山治好了還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通過種植楊梅、茶葉、經濟苗木等實現了發家致富,此時他并未忘記致富不忘國家、致富不忘百姓,帶領起了村民一起發展綠色產業。并幫助其他村民發展種養、無私傳授技術,幫助解決困難等,只要能幫的忙他絕不推辭。2013年,汀江國家濕地公園開始征地,在鎮村干部的努力下,征地工作接近尾聲,但還有一小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愿將地征收。導致征地陷入困局,可是濕地公園建設馬上要開工,工期很緊,在這節骨眼上,黃金養主動提出幫助鎮村干部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犧牲小我顧全大局,并主動用自己的田地去和其他農戶交換,最終順利的幫助政府解決了大問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生態建設,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主動作為,充分利用種植的茶山、楊梅等一些現有優勢,做好綠文章,積極向村民宣傳生態建設理念,同時在生態建設方面積極向上級提出提案。為把家鄉建設做好,帶領村民一起發家致富貢獻一份力。
為在響應國家號召建設美麗生態農村,近年來黃金養在家鄉種植風景樹并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在三洲鎮石山下種植苗木三百多畝,標準化苗床50畝,管理房300多平米。共幫助50余戶村民解決就業問題。該社主要種植紅豆杉,羅漢松,桂花,金絲楠木等珍貴樹種。計劃苗床的幼苗再過幾年移植到山上種植成蒼天大樹。在后山培育盆景十畝,主要種植雀舌黃楊,小葉羅漢松,臘梅.油茶等。村民聽到“黃老漢”又開始發展新產業了,紛紛過來取經,黃老漢不僅無私的傳授村民種植技術,還親自幫助村民拓寬銷售渠道,將有意向的村民拉進苗木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農戶”種植發展模式。目前全鄉5畝以上的種植戶達到了190戶。
擔任鄉楊梅協會常務副會長的他,經常帶領果農外出浙江等地學習取經,豐富村民的眼界,經常與村民相互交流,將對新“農業、農村、農民”的理解與村民分享,并熱心解決村民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為提高村民的生產力,主動開展農用機械現場示范活動,親自下場為村民示范各種機械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將自己的經驗展示給村民,并幫助村民訂購農機設備,推廣果園機械化。據了解,在2018至2019年間,為了使村民能夠更直觀更深入的學習,黃金養根據各季節耕種重點的不同,幫助開展5次不同季節農機械的使用要點培訓會,與會人員超過300余人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今年5月份,因暴雨連連,我鎮多處農田存在被淹的情況,附近的村民找到他,希望借用他的抽水泵等機械幫忙排水。他得知這種情況后,二話不說,幫助村民設計排水方案,并到現場指揮,因為多日的勞作及淋雨,黃金養病倒了,但他的努力沒有白費,農田里的積水成功排出了,雨水的無情抵不過他樂于助人的溫情。黃金養這種服務于民,不求回報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黃金養的種種助人為樂是為了更好發展三洲鎮,讓三洲鎮村民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黃金養憑著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多次受到省、市、縣的表彰和獎勵。他表示將繼續發揮先鋒帶頭作用,發展旅游觀光農業,把水土流失建設成為生態旅游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