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女,1973年11月出生,漳州東山縣人,群眾,東山縣前樓鎮岱南村村民。她面對家中的貧、破、病、難,卻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擔,無怨無悔地照顧祖婆婆、婆婆和幼兒,為這個命運多舛的家撐起了一片艷陽天。 陳麗華被評為第四屆東山縣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2007年經人“牽線”介紹,陳麗華嫁給了前樓鎮岱南村洪躍文。結婚后,陳麗華才知道婆婆洪巧珍多年前已身患嚴重靜脈炎,祖婆婆雙肢癱瘓,家庭主要靠公公林朝居和丈夫洪躍文打雜工維持生計。可是,年僅61歲的公公林朝居因身患重病,醫治無效,于2010年病逝,讓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好在婚后不久,陳麗華就懷上了寶寶,10個月后,她生下一個健康可愛的兒子,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由于丈夫在外打雜工,陳麗華承擔起上要照顧婆婆、祖婆婆,下要撫育兒子,還要下地干農活的重擔。身患靜脈炎的婆婆,因兩個下肢紅腫,引起感染潰瘍,爛洞流血水,令人膽寒怕傳染。但陳麗華總是細心地給她洗傷口、換藥、敷藥。一有空就陪在婆婆身邊,聊聊家常,安慰婆婆。還時常講故事逗婆婆開心。
祖婆婆雙腳不能走路,尾椎骨痛疼,身上騷癢難忍,陳麗華每天端吃送喝到她面前,想方設法為她買來療效好的藥物藥膏,治療尾椎骨和身癢。不厭其煩地為她換洗被褥、端尿端屎、擾癢、按摩、揉揉肩、捶捶背、搓搓手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刮風下雨,還是農忙時節,陳麗華對兩位老人不離不棄,從沒有因忙碌而疏忽了對婆婆、祖婆婆的照顧,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回氣。
陳麗華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丈夫打工所得,生活困難。隨著2008年兒子洪子宇的出生,讓家庭的生活更加緊巴。兒子長大剛進幼兒園,她干脆將兒子寄托在西埔妹妹家里,自已打雜工賺錢補貼家用,還時常為兩位老人買來新衣服、被褥。有一段時間,丈夫對家境心情苦悶,借酒澆愁,不想打工。陳麗華并沒有因此而埋怨丈夫或吵鬧。她用寬容溫暖的胸懷,對丈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鼓勵丈夫同舟共濟。在她的鼓勵下,丈夫外岀努力打工賺錢,一回到家就幫助照顧老人小孩。祖婆婆洪寶枝經常說,“感謝蒼天為我家送來這樣賢孝的孫媳婦!如果沒有她的孝敬,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陳麗華婆婆洪巧珍早在1998年就患了靜脈炎,因沒有及時檢查發現和到正規醫院醫治,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后來雖經四處求醫,花光了家中積蓄,尚欠外債,可是病情不僅沒有好轉,而且越來越嚴重,經常痛的鉆心,哇哇大叫。
看著婆婆飽受病魔折磨的痛苦樣子,陳麗華心如刀絞。“如果能為婆婆治好病,我就是砸鍋賣鐵、再苦再累心也甜!”為了給婆婆治病,她節衣縮食,起早貪黑干農活,外岀打工掙錢,口渴了舍不得買一瓶礦泉水,衣褲舊了,幾年沒添一件新的,身上穿的大多是姐妹給的。在節儉攢錢的同時,她想方設法打聽治療靜脈炎的醫院和“良方?!?/p>
2012年10月,陳麗華拿岀1萬多元,第一次送婆婆岀縣到漳州175醫院就醫一個多月,見病情有好轉,全家人都很高興。不料,岀院6個月后婆婆又出現下肢腫痛,破洞潰爛,她又急忙將婆婆送到漳州175醫院治療。醫生告知,因靜脈功能不全、血栓、動脈硬化閉塞,必須定期給她通血管。這樣,至2013年底,婆婆反反復復到漳州治療10多次,住院時間最少一星期,最長40多天。期間,還對婆婆已壞死的右膝蓋骨進行手術治療。
盡管治療效果不大,家里人沒有放棄對洪巧珍的治療,只要積攢一些錢,就立即帶著她四處求醫。2014年9月,聽說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醫治靜脈炎效果不錯,陳麗華懷揣1.5萬元送婆婆去鄭州住院一個多月??墒?,病情好轉回家后不久又反復。2015年6月,聽說有人去三明市治好靜脈炎,陳麗華和丈夫迫不及待地湊足1萬多元,帶婆婆趕到三明市第二醫院,第一療程確實不錯,住院22天病情有好轉,就岀院帶些藥回家。以后的2年多時間,遵照醫生囑咐,陳麗華和丈夫輪流6次帶婆婆到三明市第二醫院共住院153天。可是,婆婆的病還是無法根治,且反復時間由以前的五六個月縮短為二三個月。今年7月10日,她婆婆剛從三明市住院回來,10月病又復發了,右下肢紅腫腐爛一個洞如碗口大,只好又送去漳州市醫院就醫。近幾年來,婆婆每年住醫院約半年時間,大多數是由丈夫和陳麗華等親人輪流陪同。陳麗華精心伺候在婆婆病床邊,為她端吃送喝、洗臉擦身,換洗衣褲......病房沒有地方睡覺,實在太累了,她就靠在床邊睡一會兒。賢惠的她沒有半句怨言。
6年多來,省內外多家醫院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陳麗華一家為了給婆婆治病不但在花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且花費了許多昂貴的醫療費,除去新農合報銷外,自己還要負擔30萬多元,其中借款8萬多元。看著因為過度勞累而憔悴的媳婦,眼見村里人家家戶戶蓋上三四層新樓房,唯獨兒子兒媳婦依然住在破舊窄小的房屋里,婆婆經常哀聲嘆氣:“都是我的拖累,生不如死?!闭桥缕牌挪辉附邮苤委?,陳麗華與丈夫約定:不在她面前提起花去和外借多少錢的事。她還經常鼓勵安慰婆婆:您放心,我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醫治您的疾病,不管再苦再累,這是我們做子女的責任!婆婆聽了,重拾了生活的勇氣和自信,只能用暗自落淚來表達對媳婦的感激。
回憶往事,丈夫洪躍文動情地說:“她雖然沒讀過幾年書,但她的所作所為不輸給任何一個讀書人,她的通情達理,挽救了我們這個家?!?/p>
每當人們問起陳麗華這10多年是怎么堅持過來時,她常這樣回答:我沒有想太多,只是每天從天亮開始把這一天該做的事都做了。人只要朝前看,日子就會一天一天過下去。
陳麗華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堅守自己責任和義務,堅定對家庭的信念,面對重重困難,永不言棄,把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美德,最大限度地傳承下去,以默默的行動演繹了一個千古孝道、傳統美德的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