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0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19日,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正在熱映的《古田軍號》,作為唯一的電影作品獲得“五個一工程”特別獎。這部繼承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精神內核,又通過現代視角和精細的藝術表達方式,詮釋共和國偉人們年輕時期崢嶸歲月的熱血史詩電影,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講述著1929年古田會議前后鮮為人知的崢嶸歲月,展現了深刻又不失生動的主旋律基調。
該片取材于1929年古田會議前后的一段歷史。以一名紅軍小號手的視角,講述了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青年革命領袖毛澤東帶領紅軍在絕境中探索真理,開辟中國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歷程。
寶劍鋒從磨礪出 八年打磨出精品
“成功從古田開始。古田會議最能展現偉人情懷的歷史是我一直以來最想拍的。”該片導演陳力表示,她拍了不少謳歌人民、謳歌時代的影視作品,但心中始終牽掛著古田會議這段最有魅力的歷史,今年恰逢建黨98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古田會議召開90周年、“新古田會議”召開5周年,在這樣極富歷史意義的時刻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古田軍號》亮相,再次吹響強軍沖鋒號角,激勵人們拼搏奮斗、勇往直前。
“如何再現革命前輩的真實人生,并于生活中凸顯人物的性格,是我作為創作者面臨的首要難題。”陳力表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從2011年劇本創作開始,她就帶著主創團隊多次深入革命老區生活、重溫革命歷史、潛心藝術創作,深入挖掘與影片有關的創作素材,陸續采訪了很多人,還采訪了101歲老人——當年毛澤東的學生,并反復到毛澤東、朱德當年工作、生活過的數十個場景,感悟當年的情與境。
經過8年不斷打磨,2018年正式開機。《古田軍號》成片鏡頭超過3600個,戰爭場面動用了部隊官兵8000多人次,戰爭場面恢宏震撼,后期制作用時8個多月,一心要將《古田軍號》打造成一部無愧于英烈和時代的紅色史詩電影。
高度還原歷史 以青春奏響“古田軍號”
《古田軍號》以一名紅軍小號手的視角,講述了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青年革命領袖帶領紅軍在絕境中探索真理,開辟中國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歷程,并通過旋律流暢、節奏鮮明的電影語言表達,讓觀眾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對歷史事件的想象和具體的電影情景的設計之中。
難能可貴的是,《古田軍號》理性面對具體而尖銳的矛盾,圍繞政治建軍、實行民主集中原則、創建革命根據地等問題,讓觀眾真實地看到了建軍初期極端的艱難困苦和共產黨人毫無個人私念的坦蕩襟懷。
影片采用“青春演員實力戲骨”表現偉人們的青春奮斗史,很多青年演員都沒有此類題材的演出經驗,但都心懷對革命前輩的崇敬,努力理解、融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全身心投入角色的塑造。
毛澤東的扮演者王仁君表示,在創作過程中他多次通過研讀劇本來揣摩人物的內心。陳力導演給了他很多建議及指導,因為導演的“高要求”,因為整個團隊的專業及匠心,讓他在整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受益良多。
著名演員王志飛(朱德飾演者)、胡兵(劉安恭飾演者)傾情出演,呈現給觀眾個性鮮明的全新形象。著名表演藝術家孫維民、李幼斌此次甘做“革命軍中馬前卒”,飾演的老裁縫、印刷廠老板雖然戲份不多,但兩位老戲骨的出色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極為生動地展現出閩西人民的政治風貌和精神境界。
該片以歷史事件影響年輕人的人生觀,讓年輕人了解歷史,銘記英雄。影片在古田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上映,對于當下年輕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有專家認為,這部影片是獻給偉大的黨和祖國的一支深沉頌歌;是展現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一部生動教材;是文藝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的一個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