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資料圖片)
8月下旬,已經畢業16年的邱娜嬌又回到母校海滄中學,趕在新學期開學前和初中班主任陳凌聚會,這幾乎是她每年暑假的“必修課”。
20多天后,和癌癥抗爭3年的陳凌老師去世,飯桌上的合照成了師生之間最后的回憶。“離別時大家約定下次再聚,沒想到,竟是永別!”沒能和老師多說幾句話,成了邱娜嬌心中的遺憾。
9月25日,海滄區融媒體中心一篇名為《廈門又一位好老師走了!抗癌3年堅守一線!》的報道點擊量突破2.2萬,留言超200條。陳老師生前的學生、同事、好友紛紛在文末留言,表達哀思。
為什么一位基層普通中學數學教師的去世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用陳老師同事的話來回答:這位骨干教師在她近20年的從教生涯里,像一支不滅的紅燭,用愛心之光,點亮了莘莘學子的啟蒙之路。當前,海滄全區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陳凌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用自己熾熱的一生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初心和愛崗敬業奉獻的意義。
初登講臺時的她說:“要教書,先交心”
2000年秋天,大學畢業的陳凌走進海滄中學(當時稱新陽中學)成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并擔任初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
曾經的新陽中學,有不少調皮的學生,酗酒、打架的事情時有發生。“師父”宋繼榮老師回憶,當時“小年輕”陳凌當班主任,一些調皮的學生明顯“不給面子”,故意搗亂。
陳凌認為,“要教書,先交心。”她在課后拉住宋老師說晚上要去幾名學生家里家訪。“陳凌的母親剛好是新垵人,在這里有不少親友,通過這一層特殊的關系,她決定和這些‘調皮鬼’好好談談心。”
不過,一次的家訪并未解決問題,孩子們還是很調皮。有學生曾不屑一顧地對她說:有膽量,可以跟我們拼酒嗎?“磨合的辦法想了很多,不管用,那就將計就計,拼吧!陳凌真的請他們吃飯。”宋老師說,結果發現效果很好,調皮的孩子不僅佩服陳老師的膽色,更被她的誠意打動,他們不再喝酒,還主動找陳凌補習。陳老師也沒有吝嗇,拿出私人的時間義務給他們開小灶。
陳凌的包容、耐心、堅持,如同春風化雨,潤澤同學們的心田。真誠的付出,漸漸在學生的心中生根,開出溫暖的花,燦爛奪目,生機勃勃,一直陪伴在他們漫長的成長道路上。
后來,不少學生都成了陳凌的摯友。在得知陳老師去世的消息后,學生邱志超淚流滿面,在朋友圈寫下“以前的恩師,現在的良友,心中是多么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