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參與 志愿者到家門口授課 越來越多居民加入學習隊伍
55歲的張秀端開了一家彩票店,忙完一天的生意,一走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覺得渾身有勁。每天晚上7點多,她和100多名老人齊聚實踐站廣場,隨音樂起舞,風雨無阻。“雨來了躲一躲,雨停了,大家接著跳。”
“剛開始可沒這么多人,才幾十個人,后來有專業老師教,許多老人就放下家中的電視遙控器、麻將牌,走出家門來到廣場上跳舞。”蘇毓嬌說,實踐站派來了老年大學的舞蹈教師志愿者謝玉東夫婦和王蓉,每周四、周五各一個小時,教中老年人跳交誼舞、健身舞。
蘇毓嬌說,起先一些老人只是站在旁邊看,笑著擺擺手,不好意思跳舞。后來經過謝玉東夫婦和其他學員的耐心鼓勵,他們也都加入進來了。居民張秀端說,以前她到區文化中心學跳舞得坐公交車,來回要半天,現在有志愿者到家門口教,大家非常珍惜,其他自然村的廣場舞隊伍也趕來學習。
師生情 志愿者盡責盡心 居民感恩學習熱情高漲
居民的學習熱情,也讓負責交誼舞教學的謝玉東夫婦很感動。“我還記得第一節課就碰上下雨天,我以為大家都會離開,沒想到大家都留下來了。”謝玉東說,于是當晚他臨時將上課地點調整到室內場地,將原本的桌椅搬到角落,上完課,大家又很自覺地把桌椅搬回原處。謝玉東說,老人們活到老學到老,跟上了新時代,這樣有益于和年輕人交流,家庭關系也更融洽。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老年大學教學點的課堂上,教師志愿者盡責盡心,從來沒有落下一節課。經常有老年學員心疼志愿者從島內等地方趕來上課,得輾轉坐公交車很辛苦,于是主動提出要幫志愿者叫車,但都被志愿者們婉拒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感動了我們,我們的付出也很值得。”負責教健身舞的志愿者王蓉說。
海滄社區是村改居的,不少居民說話都很直白。不過,自從這些老年人重新“回爐”當學生,“您好”“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用語常掛在嘴邊,鄰里厝邊交流也更友善了。“這種變化是潛移默化的。”蘇毓嬌說,以禮相待、尊師重教等好風氣日盛,社區更和諧,孕育了新時代的文明鄉風。
聲音
老年大學教學點下基層
充實社區居民文化生活
老年大學教學點下基層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中的一個亮點,能進一步服務到社區基層,讓居民收獲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強化宣傳、弘揚主流價值觀、加強文化傳承、豐富文體生活,使群眾融入新時代的社區建設中,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解決了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激發了基層群眾的愛國意識和家國情懷。實踐站成立后,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而老年大學教學點下基層,是工作務實、以人為本的體現,充實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開闊了群眾的視野。
——海滄社區黨委書記張雙偉
老人生活豐富了
家庭關系更融洽
以前不少老人晚飯過后就沒事做,只能在家里看電視、打麻將,悶在家里反而容易“悶出事”,和年輕人拌嘴引發家庭矛盾。現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活動很多,特別是老年大學教學點下沉,讓我們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想學的東西,特別好,我們心情好、身體好,回到家里,整個氣氛都比以前更好了,年輕人也少操心了。
——居民方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