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東,男,1971年2月出生,福建松溪人,松溪義工聯合會秘書長、松溪縣同人社會工作服務社主任。
殘疾是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價,做為一個專業助殘的社工,在縣殘聯、鄉鎮殘聯的領導和相關業務科室的指導下,走進最底層,感受殘疾人的寒暖,體察殘疾人的潛能,正能量引導,耐心交談,點燃了一個個殘疾人新生活的希望。
一個勸說,改變了生活的方向?!叭硕歼@樣了,治不好、不如死了算”這是松溪縣鄭墩鎮青山村葉昌榮跟我見面說的第一句話。小伙子遺傳性視神經萎縮,母親和舅舅也都是視力殘疾人。從他父母那兒,我們了解到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為他這個病到處求醫問藥、傾家蕩產,外面還欠了許多債務,但病情還是得不到控制。因為視力越來越差,跟本無法從事農事勞作,只能依靠父親和妹妹來養活,小伙子雖然已結婚,但對未來是一片迷茫。
2012年,南平市盲按初級班在南平開班,我們第一時間通知了他,他與他家人回復說,只求治好這病,不愿意從事這不體面的盲人按摩工作。為了說服他,我一周內多次與他父母通話,每次都半小時以上。分析了小葉的情況及未來,并動員鄭墩鎮殘聯理事長葉風清,青山村村委到他家做思想工作,經大家不懈努力,小伙子及其家人總算答應去試試。經過半年盲人按摩初級班的培訓,鄭墩鎮殘聯理事長高興地給我打了個電話說“小吳哦、葉昌榮經過培訓后,變化非常大呀,本來是話都不說的,現在也能滔滔不絕的與人交流,有著滿滿的自信啊”聽到這話,我懸了大半年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我當初對他父母說“參加培訓一定能進步”的承諾總算實現了。
昨天,我去葉昌榮的盲按店與他聊天,我開玩笑地問他:“要是當年你沒去學盲按,現在會咋樣”。他非常嚴肅地回答到:“要是沒去學這門手藝,現在可能早就餓死了”。
一次培訓,改變了她的一生。2012年仲春的一天,我正在上班,祖墩鄉山源村的伊愛琴來我辦公室,訴說家庭非常困難,兒子媳婦都是殘疾人,全依靠她撫養,咨詢殘聯能否給一定的幫助。通過交流,我了解到她兒子叫陳強,是個肢體和智力重度殘疾人,小學都沒讀完,手和腳都沒什么力氣,兒媳婦叫姚春逢,僅讀過初中,雙下肢畸形:腳掌外翻呈馬蹄形,走路極其困難,她的手也不是很方便,基本上使不是力。于是我建議她,跟她兒媳婦商量下,去學習電腦。給兒媳婦買臺便宜電腦先練習練習,等省上有電腦培訓班的時候,再送兒媳婦到省上培訓。如果能在省電腦培訓辦學到技能,就能就業找份工作,以后就不用她養了。伊愛琴聽后,高高興興回家去布置了。
2013年,省殘疾人就業中心舉辦一期殘疾人電腦操作培訓班,我們幫姚春逢報名了,通知伊愛琴讓她到福州省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參加培訓學習。姚春逢學習非常努力,成績優秀。結業后就直接到福建省同人工藝有限公司從事淘寶客服工作,工作一年后又轉到福州亨泰貿易有限公司從事天貓和京東客服。她在工作中不斷磨練、提升自己。2015年姚春逢又報名參加了福建省同人助殘服務中心的圖形圖象處理軟件培訓班,經過一個月專心學習,專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結業后,被全國圖書行業排名第四的葫蘆弟弟電子商務聘為負責天貓售前和京東售后的服務員,月收入最高時能達四千元。
今年四月,姚春逢又被另一家企業聘去做居家客服,每月底薪2500元,加提成比原來賺的還要多。但婆婆怕她在外吃苦,再三要求姚春逢回松溪老家就業。我與春逢交流后,她告訴我,確實是希望能在松溪與殘疾朋友一起開辦一家殘疾人網絡就業中心,大家同病相憐、抱團取暖,相互支持吧,好讓更多殘疾兄弟姐妹能和她一樣實現就業夢,改變自己的人生。
一次不經意的偶遇、成就義工之夢。2013年5月一天,我正在上班,看見一個胖胖的姑娘拉著一個小男孩,來到我們辦公室,我以為是哪位同事的親戚,習慣性問她找誰,她說是做義工的,希望與殘聯合作,一起到特殊教育學校辦一場六一活動,我立馬對這事來了興趣,于是認識了陳燕、艾世裕等一群義工,我們一起開了首屆義工聯代表大會,一起注冊了松溪義工聯合會,一起開展“給殘疾人愛的庇護”、“慈善晚宴”、幫助殘疾就業、申請低保、幫殘疾人養殖戶銷售農副產品等志愿服務活動。
一次考試,讓自己成為一個職業化助人工作者。在做了幾年公益后,通過學習,覺察到助人是個技術活,發現在助人過程中許多的不足,萌發了做專業助人的想法。2016年通過社工全國統考,取得了助理社工師證,在縣殘聯、團縣委和縣民政局幫助下,注冊了松溪縣首家社會工作社。2018年,本機構申報扶殘助殘項目得以通過,該項目扶持了50位建檔立卡殘疾人,為50名殘疾人就業培訓提供幫助。這個項目,讓我在專業助人和職業助人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一次簡單的入戶走訪,助力殘疾人就業夢想。2017年6月7日中午,松溪義工聯合會監事長任景榮、義工聯助殘部部長胡美麗,義工蘭躍飛、月華大姐一行,放棄中午休息時間,到松溪縣花橋鄉官后村重度殘疾人虞曾濱家中,為他送去他夢寐以求的臺式電腦。
2017年4月,我帶領松溪義工聯助殘部義工對我縣花橋鄉官后村45多位殘疾人中21戶進行入戶走訪,主要了解了該村殘疾人家庭的人口結構,住房、主要收入來源、朋輩結構。對這些殘疾人的健康、能力進行評估,通過交流了解其需求,對不同的殘疾人制定個性化幫扶計劃,鏈接各種社會資源,以達到扶貧的精準效果。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重度殘疾人虞曾口才相當好,頭腦靈活,也善于與人交流,雖然下肢和上肢均有不同程度殘疾,但操作電腦影響不大,經我們測試,發現其打字速度相當慢,對電腦知識掌握程度也不高,經我們綜合評估,確定其就業較好方向為網絡從業,計劃先捐贈他一臺二手電腦練習打字。義工們回來后,就在網上發出征集二手電腦的帖子,不久收到3個捐贈舊電腦的回帖,最后選定由信用聯社提供的聯想臺式二手電腦,派人送到虞曾濱家。當虞曾濱每分鐘能打30個字后,我們優先推薦他參加淘寶類培訓。我們相信,這位有了這臺電腦后,他一定會努力,實現自己的就業夢。
為殘疾人服務,由一件件小事累積而成。每當我一次次了解到有關殘疾人情況,都會記下,將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整理并上報縣殘聯,并為解決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備上清單,以便及時為他們提供學習、培訓及其他幫助。這些事雖然看起來都很小,但對殘疾兄弟姐妹們的影響和作用往往就不能小覷了。我在義工聯工作,自己也是殘疾人,深知殘疾人活得不容易。作為一線專業助殘社工,我們的一句話,一個電話,甚至于一個小小的微笑,都能給殘疾兄弟姐妹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我們每一個善舉雖然有限,但都是真誠、溫暖的,有些幫扶甚至能影響到殘疾人兄弟姐妹的一生?!叭说?、廉潔、服務、奉獻”這是我們殘疾人事業的工作準則,也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