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熱愛文化,宣傳平和品牌盡愛心
因為愛國,所以敬業(yè);因為愛崗,所以專業(yè);因為愛家,所以愛平和。懷揣熱情和愛心的汪德全,更是愛上了平和的文化。業(yè)余時間,他查歷史看資料,了解平和的文化和歷史,對平和的兩大文化品牌更是熱衷。他虛心地跟專家學者學習討教,并成為平和林語堂研究會會員,參與平和文化的研究宣傳,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的文學造詣享譽中外,他希望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先生,使更多的人了解林語堂文化,他就經(jīng)常與平和語堂書院的工作人員、書友們交流探討,一起組織讀書交流活動。不僅邀請大學教授、講師、作家、讀書愛好者、林語堂文化研究者等人群開展沙龍活動,還積極參與舉辦“全民閱讀·書香平和”、《林語堂書法美學思想》講座、“樂讀時光”“慶中秋·迎國慶”自創(chuàng)詩歌分享會、“林語堂生活藝術(shù)”品讀會等,只要他在,研究會大大小小的后勤事務(wù)都歸他管了,他說:做文化公益事業(yè)他更愿意,更開心。一代鴻儒王陽明,一生以其文治武功為后人所敬仰,他所倡導的“知行合一”更是成為時代的命題,更是汪德全沉迷和喜歡的。汪德全作為平和林語堂研究會會員和文化志愿者,經(jīng)常參與邀請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到平和講學交流,開展“家鄉(xiāng)的林語堂”、“陽明學在平和”、“尋蹤陽明洞”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與作家以及文學愛好者分享寫作心得和故事,研究陽明學、語堂文化、平和文化,至今已近百次,興趣使然,汪德全總是樂此不疲,每次活動,只要在工作之余,他總是第一個跑在前面,邀請相關(guān)人士、策劃活動內(nèi)容、場室布置,只要活動哪里有需要,他就把自己當做一塊“磚頭”,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毫無怨言。在多次的文化宣傳公益活動中,他說,不僅使更多的人了解了陽明學、林語堂文化、平和文化,自己也從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他經(jīng)常開玩笑的說:我不是文化人,但我接近文化,學習文化,至少可以更好的為平和文化的發(fā)展和文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自愿做文化宣傳的志愿者。他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營造更加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不僅真正使林語堂文化、陽明文化、平和文化走出福建、走向世界,而且要培養(yǎng)好下一代熱愛祖國、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情操。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汪德全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努力踐行入黨誓言,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黨和人民忠誠。無論從浙江開化到漳州平和,從漳州消防救援支隊到平和縣城市管理局,從一個消防兵到一個地方工作者,從曾經(jīng)的一個年輕氣盛的少年到現(xiàn)在的父親、丈夫,變化的是工作的地點和內(nèi)容,變換的是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但始終沒變的是他對黨的忠誠、積極向上的精神、愛崗敬業(yè)的本色,以及時刻保持著為人民群眾服務(wù)樂于奉獻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