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服務站”
海滄區精準對接群眾關切,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
鳳山社區的老人跟著區老年大學教師志愿者學習太極拳。通訊員 張德暐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王曉萍 通訊員 林藝萍)上周,“健康海滄”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石塘村開展,為村民送去健康“大禮包”。傍晚,在廈門海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居民們在健身舞老師的帶領下歡樂起舞。
這樣的活動場景在海滄處處可尋。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省級試點縣區之一,海滄區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推動各類資源整合下沉,在實踐站搭建起區老年大學教學點、健康服務基地等平臺,將實踐站打造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服務站”,服務群眾,凝聚人氣,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一老一少”成服務品牌
每周四傍晚,動感的音樂總會在海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前的廣場響起,數十位社區老人在健身舞老師王蓉的帶領下舞動。
這是海滄區老年大學在海滄社區開設的課程之一。從今年3月開始,區老年大學的課堂就依次開到了11個村居實踐站中。居民通過“點單”的形式選擇課程,由區老年大學教師志愿者常態化在各個實踐站的教學點開課。目前,區老年大學有11個教學點設在各個村居實踐站,共開設了25門課程42個班次。
“社區老人太熱情了,我不停課,要繼續給他們上課。”暑假期間,教學點的課程原本無需繼續開課,但王蓉在海滄社區的健身舞課程一直進行著。據悉,她這門課程原本的報名人數就有60余人,開課時常常有近百人來參加。
海滄區深知群眾的關切,不僅在實踐站建設區老年大學教學點豐富社區老人的生活,還開設“四點鐘學校”,與各學校的課后延時服務互為補充,解決社區年輕父母的后顧之憂。
志愿者的課后作業輔導是“四點鐘學校”的常規活動,而不少實踐站還推出特色項目幫助孩子成長。祥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組建學習小組,開設課程,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等能力。
“剛開始,他們連自我介紹都很害羞,但課程結束后大家都能大方地介紹家鄉了,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進步。”實踐站工作人員張社工告訴記者,祥露社區的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實踐站相關活動的開展,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新環境。
志愿服務送進群眾心中
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力量,而這股力量正在海滄區蓬勃發展,從區延伸到村、社區,推動海滄志愿服務進一步提升。據統計,海滄區、街道、村居三級的志愿者隊伍超過330支,全區志愿者注冊人數4.75萬人。
上周,“健康海滄”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來到石塘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醫療健康服務隊為群眾義診并普及健康衛生知識。
“家門口就可以看醫生,項目還挺豐富的,真是太好了!”活動現場,村民余秋菊點贊道。據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健康服務基地已在青礁村、海滄社區等村、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醫療健康服務隊的健康“大禮包”將依托這些基地,陸續派發。
源源不斷的專業志愿服務被輸送進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全面的健康服務、專業的法律服務等,海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服務不僅要送到群眾身邊,更要送進群眾心中。發揮實踐站扎根轄區的優勢,海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需求,針對群體特征及不同需求,相繼推出“益童成長”“幸福食堂”等各類志愿服務品牌,精準對接群眾關切,廣泛發動志愿者參與服務,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在海滄的蓬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