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
▲金沙書院
400多年前,一位先行者,在閩南修建圭嶼塔,開拓海上航路,“月港貿易”使閩南月港從民間自由貿易港快速發展成為東南沿海外貿中心。
掀起這場改革浪潮的,是一位海滄人,他叫周起元(1571-1626),生于明朝中后期,官至太仆少卿。他一生清正廉明、為民請命,深受百姓愛戴。
近日,廈門文博研究員何丙仲向導報記者披露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成果——從閉關鎖國到貿易合法化,距今400多年前的一場“改革”就誕生在海滄。“海滄不僅對外開放歷史悠久,通商貿易發達,文學氛圍也很好。周起元是個關鍵人物,他是經世致用的人,4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應該紀念他。”何老說。
1宦官當政
30篇奏疏上書皇帝
周起元,福建漳州海澄縣金沙村(今福建廈門海滄區后井村衙里社)人,明代官員,東林“后七君子”之一。
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全國最富饒的地區之一,明朝時期也不例外。位于南京的江寧織造府,是專為宮廷供應織品的皇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職江寧織造。明晚期,朝政腐敗,宦官魏忠賢自然不愿放過這個肥缺。魏忠賢派遣東、西廠的小太監進入江寧織造,為非作歹,干預地方朝政。
時任江蘇巡撫的周起元很快察覺到政局腐敗。經過一番調查與搜證,他將江寧織造內部貪污嚴重的事實寫成30篇奏疏,上書皇帝。乾隆年間,他的這30篇奏疏收錄到了《四庫全書》當中。
雖維護了朝中正氣,卻也因此惹禍上身。天啟五年,周起元致仕,回到海滄,后又遭魏忠賢算計,被誣乾沒帑金十萬兩,最終處死在北京大牢中。“周起元并不是東林黨,但他與同被閹黨所害的東林黨人士,并稱為‘后七君子’,他們都代表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正氣。”何老說。
2體恤民眾
掌管漕運事宜效果良好
萬歷年間,周起元考中進士,開啟了仕途之路。
最早,周起元在浮梁(今江西景德鎮)做縣官,處處廉政為民,很快被提拔到南昌。后又因能力卓越,任命為江蘇巡撫。
“周起元是江蘇人民感恩戴德的巡撫大人。”何老說,長三角地區多濕地,常有“水患”,一旦泛濫農民便顆粒無收。周起元挑起大梁,親自主持漕運事務,哪里開口、哪里疏通,他提出建設性意見。由于成效顯著,他很快當上了漕運總督。“當時的漕運很糟糕,一到冬天河流結冰,阻礙通行與貿易。”何老說,“周起元做了大量疏通河道的工作,在結冰前就將貨物運到北方。”洪災減少,收成增加,地方老百姓對他感激不盡。
除此之外,周起元推行了許多便民政策,為老百姓減租減息,聲望非常高。
3海洋赤子 保護并鼓勵月港貿易
周起元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海洋文明先驅,曾撰寫《東西洋考·序言》,主持修建圭嶼塔,大力支持開拓海上航路,首次提出“月港貿易”概念,對月港發展成為當時東南沿海的外貿中心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一次注意到周起元,是他為明朝張燮的《東西洋考》作序。”何老介紹,《東西洋考》是了解東西洋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張燮在書中匯總了西方國家的基本情況、社會環境以及可到達的航線。
在序言中,周起元把九龍江流域的經濟收入比喻成“天子的南庫”,直接表露反對閉關鎖國,倡導對外開放的觀點。他認為,九龍江是明王朝南方經濟的增長點,占據地理優勢,理應擴大東西洋貿易。正因如此,他將圭嶼視為九龍江的戰略要地,派兵守衛。
海滄當地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特立碑頌揚。今存在后井村衙里社的《侍御綿貞周公功德碑》,因經過歷史滄桑,已全部漫漶不清。這次何老也從地方文獻中查到該碑的全文。
為什么周起元能有如此大膽的思想?何老說,周起元的童年時期,金沙書院在海洋文化的傳播上已經算是“成熟”的書院了,他便是在這樣一所書院接受了啟蒙教育,這種重視對外交流的環境造就了他開闊的眼界,在他的思想里打下了深深的海洋文化烙印。
此外,他的祖父周一陽對他的培養至關重要。嘉靖年間,在海滄金沙書院,周一陽協助閩南大儒林希元翻刻了《古今行勝之圖》。這張地圖的翻刻,反映出周一陽的開闊胸襟與眼界,雖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仍能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周起元就是在這樣的熏陶下成長的。
而《古今行勝之圖》作為有據可考的最早一張傳入歐洲的中國全圖,也恰恰證明了海滄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
4文化傳承
重建“金沙書院”
不僅如此,周起元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這次何老從地方志找到史料,周起元在浮梁任職時,修建了當地的雙溪書院,湯顯祖還為之作賦。何老因此在湯顯祖的《玉茗堂全集》中,還查找到這位著名的劇作家贈給周起元的長詩。
同時,通過對張燮作品集的鉤沉,何老了解到,周起元的交游與宦跡生活十分廣泛,著有詩集《居稽齋集》。而在張燮的文集《張燮集》中也收錄了不少二人往來的書信和互相贈送的詩歌。
“原來,當時以海滄為中心的海澄、龍海一帶,活躍著許多詩社,文化活動也相當豐富,其交游遠及南京等地,與當年的錢謙益、阮大鋮和徐霞客等著名文人都有往來。”這個發現讓何老喜出望外。
海滄后井村地處九龍江出海口北岸,古稱“沙坂”、“金沙”。臨海而居、以海為生,浩浩滄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后井村人。471年前,金沙書院就在這里創辦。如今,400多年過去了,后井村人乃至海滄的鄉親仍然以金沙書院為豪。
去年年底,海滄啟動金沙書院重建項目,邀請國際頂級建筑大師擔綱總體規劃設計。金沙書院將打造成海峽兩岸及海絲文化的人文新地標,展現海滄作為閩臺文化“基因庫”和海絲文化“橋頭堡”的人文風采。書院計劃于2021年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