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路】
推進新思想入腦入心
“透過這些沾泥土、帶露珠的鮮活內容,講好海滄故事,讓宣傳思想工作更接地氣,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海滄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滄融媒體堅持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走出了宣傳思想工作特色之路。
《“書院好聲音” 讓黨的十九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案例中介紹,海滄以“今日海滄”為擔綱,啟動“最美書院”評比暨“書院好聲音,唱響新時代”的歌詠大賽,組織轄區所有社區書院參與,線下活動與線上新媒推廣相結合,在全區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中宣部核心刊物《宣傳工作》專門發文介紹經驗。
事實上,在海滄融媒體的日常工作中,處處都有創新宣傳的影子。以停水事件的案例為例,“海滄的新媒體持續向我推送停水通知,詳細解釋了為什么停水、停多久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市民洪先生說,海滄區委區政府認真收集了市民在公眾號上留下的意見建議,為了方便群眾,根據部署,暫緩了工程施工,改變了原計劃的停水時間。
率先在全省推出網上“掃黑除惡”答題,18萬人次參與,連80多歲的老人也來參與答題,并留言點贊;推出歷時40多天的“大美海滄”攝影大賽,征集了近2000張攝影作品、200多首詩歌,總閱讀量超過600萬;發布海滄扶貧報道閱讀總量超過1540萬,扶貧故事微視頻單篇閱讀量超過1400萬,播放量超500萬……創新,貫穿在海滄融媒體產出內容的始終。
【高位嫁接】
融媒體實現形神兼備
數據顯示,“今日海滄”自2017年6月1日上線以來,共發布原創內容1200多條,粉絲超過13萬,頭條平均閱讀量超過7000,穩居“福建微信影響力指數榜”政務新媒第一陣營,最好成績是全省第一。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海滄區高點站位,提前謀劃。在此前合作良好的基礎上,海滄區去年高位嫁接新華社的媒體資源,以爭創全國一流縣(區)級融媒體中心為目標,通過打造“一屏、N端、七平臺”,完成流程再造和媒體資源整合,以新華社“縣級融媒專線”為內容支撐,借助“現場云”實現智能化生產,成為新華社在東部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示范點。
“我們將最大限度地聚合信息、服務、用戶,構建‘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海滄特色、新華味道’的新型傳播平臺。”海滄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滄堅持移動優先,小屏為主,打造立體式全媒體傳播矩陣。在立足本土原創內容的基礎上,對內建設區級政務傳播矩陣,對外打通新華社、人民網、今日頭條等主流媒體外部傳播矩陣,形成“上下聯動、內外并舉”的縣(區)級融媒體中心“海滄模式”。
在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看來,海滄區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先有神,后有形,然后做到形神兼備”。海滄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未來,海滄將進一步深化與新華社在人才、平臺、服務、渠道、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在“用”上多下功夫,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