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男,1985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華安縣財政局投資評審中心職員、漳州市義工協會華安分會副會長。作為一名普通青年干部,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十余年,助人為樂、熱心公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志愿者精神。當很多人對“志愿者”這個詞還很陌生的時候,他卻從大學期間開始做起了“志愿者”;當很多人對“義工”還知之甚少的時候,他已經帶領一群有愛的人悄悄地干了三年的義工活動。2017年,被漳州市義工協會評為“優秀義工”;2018年,共青團漳州市委、漳州市教育局授予“漳州市優秀少先隊志愿者輔導員”稱號。
從法律援助到“愛心義工”
2004年,李建進入安徽財經大學法律專業學習,熱愛志愿活動的他加入法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為了學有所用,他主動申請到當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成為一名志愿者,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工作。一到輪值時間,他就準時到法律援助中心,處理來電和來訪咨詢,利用所學的法律知識給予咨詢群眾指導和建議,為群眾排憂解難。有些簡單的法律問題可以當場解決就及時幫助解決,情況比較復雜的,他就帶著問題回校請教老師,之后再給群眾回電反饋,切實幫助需要的人。遇到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難群眾,他就積極幫助聯系法援律師,協助咨詢者跟律師進行有效溝通,了解訴訟人的需求及合理依據,從而使咨詢者順利通過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有一次,一名4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前來咨詢離婚事宜,她長期忍受丈夫的家暴,生活苦不堪言,由于丈夫迷戀賭博,家庭負債累累,為了早日脫離苦難的生活,她到法援中心求救。李建了解情況后,查閱相關法律書籍、案例,幫助她收集賭債與她無關的證據,聯系法援律師。最終,她獲得法院的離婚判決且無需償還丈夫的賭債,重獲自由。
2008年,李建正式參加工作,因為熱心公益,他又扎進了漳州義工協會的義工團隊中,成為了一名志愿服務活躍分子。2015年,漳州市義工協會華安分會成立,李建任副會長,把義工協會的精神和活動帶回家鄉,讓正能量和博愛溫暖傳遞到家鄉的每個角落。目前,該協會注冊會員達196人,每年組織開展志愿活動20多場。
從大學期間的法律援助開始,李建的志愿者身份一直延續至今,15年不曾間斷。慰問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救助重病患者、義賣救助多胞胎母親、圓夢助學、助殘助貧、實現微心愿……十幾年如一日,他一路風雨不改。只要有需要幫助的地方,總能見到他溫暖的身影、燦爛的笑容;只要有適合的公益項目,他就積極對接爭取,豐富華安公益活動。他身穿紅馬甲,走向華安的每個村,讓那一抹紅留在村民的心里,成為鄉間小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年來,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李建志愿服務時長達幾千個小時。
樂于助人的“紅馬甲”
2015年7月,李建被下派到馬坑鄉下垅村,成為一名蹲點干部。剛到村里不久,生性熱情開朗的他就和村民打成一片。拉項目找資金,下工地跑部門……每天雖然忙碌,卻幫助村里做了很多實事,成為村民心中為民辦實事的好干部。在一次入戶走訪時,李建得知一李姓村民身患癌癥,生命垂危,急需錢款救治。癌癥,對于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颊咂拮又荒芊畔罗r活全身心照顧他,兩個正在讀書的女兒在一旁干著急,“頂梁柱”倒下了,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變得更加凋零、凄苦。
“如果不為他們做點什么,那么在這里駐村也等于虛走一遭。”看著整個家庭因疾病而家徒四壁、艱辛無奈,李建心中燃起了“幫助”的熱火。于是,他積極發動鄉政府,聯系華安縣慈善總會、民政局等部門,幫助患者家屬整理收集相關材料,以最快的速度為患者申請到了一部分的大病補助資金7000多元;緊接著,他通過義工協會聯系愛心人士和企業,籌得募捐款項2000多元;最后,還聯合華安電視臺、消防大隊等多方力量,借助消防安全宣傳活動的契機,舉辦一場愛心救助捐款活動,幫助患者家屬籌集部分善款近兩萬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同時也將募捐的平臺推上省、市新聞媒體,讓艱難的一家人在求醫道路上看到一絲曙光。
小妍是個孤兒,也是李建重點持續關注的一個扶持對象。在2016年的春節慰問活動中,李建認識了9歲的小妍,她家住在湖林鄉上田村,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早年父母雙亡,和年邁7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慰問當天正值嚴寒,地處南方的小山村也下起了厚厚的雪霜,天寒地凍,參加慰問的義工們盡管裹得嚴實,仍哆哆嗦嗦打冷顫。李建第一次看到了小妍時是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小姑娘立在寒風中,身上的衣服既單薄又破舊,一雙凍得紫紅的小腳裝在涼鞋里;奶奶把小妍護在懷里,滿頭銀發盤在頭上,飄落下來的幾絲銀發隨著寒風晃動,黑黃的臉上布滿了皺紋,身上裹著一件破爛的灰圍裙,腳上穿著老舊拖鞋。兩人身后的房子早已破敗不堪,寒風呼嘯,仿佛在述說著她們的艱辛。盡管天氣寒冷,祖孫二人熱情地招呼客人入門。面對這樣的家庭,義工們辛酸難擋,下定決心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幫助小妍順利完成學業。
回到縣城,李建聯系了愛心企業華安縣建筑協會資助小妍的生活和學習。同時,他注重小妍的精神輔導,多次為她爭取機會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廈門方特奇妙之旅,豐富小妍的課余生活,努力幫她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積極對接漳州電視臺“新年微心愿”活動項目,在2018年春節幫助小妍實現一份新年微心愿。面對這個小女孩,李建的愿望很簡單,他希望通過不斷的關注和愛護,呵護她健康成長。
人見人愛的“故事爸爸”
習慣是一種能力,而優秀是一種品質。李建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志愿者,還是一位有教育情懷的爸爸。2013年,女兒妞妞誕生,初為人父的他精心陪伴孩子成長,尤其在學習教育上親力親為,努力讓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016年9月,妞妞步入幼兒園,他發現由于地處著山區縣,女兒身邊同學的閱讀資源相對匱乏,家庭教育理念薄弱,于是他萌生出“傳播家庭教育、倡導親子閱讀”的理念。
夢在遠方,路在腳下。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接觸閱讀、熱愛閱讀,當年10月,李建自發組織成立“小木子樂園”繪本故事會,吸引12名孩子加入故事會。他則海量閱讀兒童文學、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等書籍,化身“故事爸爸”,給身邊的孩子講故事、說童話,獲得“蒲蒲蘭故事大王”“大V店故事爸爸”等多個身份。空閑時間,他進社區、進校園,先后到華安縣實驗幼兒園、第二實驗幼兒園、湖林電力希望小學等學校,講故事近百場,成為一名頗受歡迎的繪本老師,家長們親切地叫他“木子老師”,孩子們親切地稱他為“故事爸爸”。
李建不僅自己學得好,還影響著身邊的人。他把帶著一個孩子閱讀,變成帶著一群孩子閱讀;把一個人踐行親子閱讀,變成一群家長踐行親子閱讀;把一個人學習家庭教育,變成帶著一群家長學習家庭教育。只要人人去傳播和分享正能量,世界將會充滿愛。三年來,他深深地影響著一批孩子愛上閱讀,打開閱讀之門;三年來,他深深地影響著一批家長,一起走在傳播家庭教育的道路上。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是李建一直秉持的人生信條。十幾年的志愿者、義工生活,李建體會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溫暖的人間”,明白了“人間自有真情在,世界處處是光明”的含義。李建是一個充滿愛、踐行愛、傳播愛、成為愛的志愿者。他不求榮譽、不求名聲,甘愿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愛心使者,讓愛不停地流動著,流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有限的能量帶給身邊人無窮的力量,讓愛灑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