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明,男,1973年2月生,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先鋒煙場農工。他是無償獻血的“老顧客”,社區干部口中的“活雷鋒”,是鄰里心中的“好兒子”。
一名默默無聞的獻血者
19本無償獻血證、12本榮譽證書、2塊獎牌、1座獎杯,包含了7次“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首屆最美獻血者”、“全國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五星獎”等榮譽,記錄了黃建明2001年至今19年如一日,共計159次143000ml的無償獻血軌跡。還記得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獻血是龍巖市第一醫院一名產婦大出血,血庫告急,獻血站多方聯系終于找到O型血的黃建明,黃建明二話不說放下手頭的工作就趕赴獻血站。因為有他的及時獻血,產婦才得以轉危為安。
2007年,黃建明了解到許多白血病患者因化療的副作用,會出現血液血小板含量驟降,如得不到成分輸血將危及生命,為此他決心開始成分血的捐獻。因成分血的捐獻比全血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為了確保血液質量他更加注重鍛煉,平時清淡飲食,忌煙忌酒。平均每月兩次,每次一個多小時的捐獻,他一堅持就是13年。2019年,當他得知全國每年將新增數萬名血液病患者,他們中的多數人本可以通過移植造血干細胞重獲新生,卻由于找不到適配捐獻者,只能面對生命的遺憾時,他又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一名急公好義的志愿者
2018年2月份,黃建明在獻血時聽說龍巖中心血站主任林杰敏組織了一支“永豐義工”敬老院志愿服務隊,經常在永定區范圍內開展志愿者活動,他便主動同服務隊取得聯系,并順利成為其中一員,從此定期的志愿者活動就成了黃建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加入義工短短1年時間里,他已跑遍永定區各個鄉鎮的敬老院,“他為人和善,做事認真,每次志愿活動都很上心”,林杰敏對他在服務隊的表現評價很高。從打掃衛生、量血壓再到幫助老人理發、修剪,黃建明周到細心的服務讓他很快同各個院里的老人熟悉起來,周圍總是充滿歡聲笑語。“細心、耐心、用心”是老人評價他用得最多的詞語,黃建明也笑稱自己在敬老院很有歸屬感,老人的認可讓他更有動力繼續努力做下去。
一名古道熱腸的好鄰居
黃建明是個慢性子,但對于幫助別人的事卻比誰都著急,因曾在新龍馬公司任機械維修工,又是出了名的熱心腸,便經常有人上門請他幫忙“救急”,為此他還特意準備了一個維修工具包,但凡有找上門的從不推辭。妻子笑著埋怨他:“經常吃著飯就跑去幫助人家修水管,接電線,飯菜涼了也不知道回來”。社區干部說他就是“活雷鋒”,周圍鄰里有些老人家眼睛不好,手腳也不方便,因為在敬老院“練就了一番好手藝”,他便主動上門為他們服務,當問起黃建明,老人們無不感慨“這個后生好嘞,經常來關照我們,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
因為黃建明經常外出做義工,家里就靠妻子一人照料,妻子雖嘴里說他傻,但總能用行動默默支持他,把家里的活做得干凈利索。很難看出這個樂施好善的家庭其實并未被命運眷顧,妻子被確診患有系統系紅斑狼瘡,為了控制病情,她必須長期堅持服藥,每月藥費近800元。更不幸的是,為貼補家用,她總是做一些零工,卻在干活中途不慎從二樓墜落,導致左腿多處骨折,雖然已逐漸恢復,但現在行動仍然不便利,僅靠黃建明在保安公司上班的收入有時并不足以支撐這個家庭。“我身體不好,他是家里唯一的頂梁柱,我怕他忙里忙外吃不消”,妻子對未來不免有些擔憂。
但黃建明總是微笑,生活上的不幸并未將他壓垮,反而讓他更懂得幸福的可貴,他對疾苦的認識也比常人更加深刻,讓他更能讀懂渴望幫助的眼神。“我還能跑,還能拼,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
時節如流,黃建明又開始忙著籌備下一次的義工活動,預定獻血的日子也快臨近,調整飲食起居也正按計劃進行,家里的工具包又添了新物件,手機里也多了幾個參與志愿活動的APP,家人、同事、朋友因為他的帶動,也漸漸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