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惠,1982年9月生,現任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片區管委會綜合事務協調辦公室績效評估處副處長,敬。參加機關工作以來,他懷著對政府公共服務事業的熱愛、懷著建設平潭美好未來的夢想,勤勤懇懇默默付出,在每一個崗位上勇于擔當,對每一個挑戰用創新有解的思維迎難而上,為平潭自貿區創新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2012年,在外工作的他聽說家鄉平潭升格為“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平潭成為國家戰略,當時已在一家擬上市公司同時負責多個項目的他毅然放棄可觀的薪酬和未來的股權激勵,通過福建省公務員考試考錄為一名基層科員。當用人單位因人員短缺希望他提前就崗時,他二話不說立即前來實習,沒多久的一天早晨,他在上班路途遭遇交通意外手臂骨折,養傷期間他心系單位,還沒痊愈就又來單位報到再度投入實習工作。入職后他迅速完成從企業研發管理者向機關基層工作者的身份轉變,常態化加班經常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甚至為了工作都沒有休婚假,妻子總是懷著理解和委屈,笑著抱怨說欠她的蜜月什么時候還。因為他到平潭,妻子為了家庭團聚放棄省城事業單位工作也回到了平潭,可不久,因為工作需要,省自貿辦要從平潭自貿片區借調干部,他服從單位安排被借調到福州工作,夫妻又過上兩地分居的日子。2017年,他添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同時父親罹患大病術后需要長期照養,母親也年事已高,夫妻雙職工的他深感家庭照顧困難,而這一年平潭自貿辦機構改革,他臨危受命主持績效評估處工作,處室過半力量被調走、人少事多的壓力下,他毫不推諉默默咬牙克服困難,每天總是早早起來單位忙到天黑再回家忙到深夜。
他勇挑重擔迎難而上。不管在哪個崗位他總是全力以赴,做得比要求的更好:提前報到實習期間,看到處室多年沉淀的幾千份文件、項目材料堆積如山,文件查找管理困難,他主動請纓整理檔案,將“小”事做“專”為每份文件編碼歸檔,建立電子與紙質標簽索引,并優化公文流轉表單流程,提升了處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規范。正式入職后,他以一名機關“新人”的身份承擔起處室主力骨干的擔子,對口經辦省經信委工業運行、投資規劃、中小企業、生產性服務業等十幾個處室以及省商務廳電商、服貿等多個業務處室的業務工作,并參與起草單位的十二五規劃、六大行動計劃等諸多綜合材料,以及對臺小貿市場早期籌建方案、中期駐點支持等重要專項工作,積極爭取到兩千萬省級中小微企業貸款增信資金,由于工作表現出眾被授予“平潭青年五四獎章”。參加自貿區工作以來,他始終站在自貿工作的最前沿核心地帶,申報自貿區通宵達旦、籌建自貿辦建章立制、借調省自貿辦不辱使命、主持處室工作身先士卒,始終高強度連軸轉,期間機構改革、人員短缺、重擔壓身,他從不喊累畏難、不計較個人得失。期間他還被選派兼區第二批駐村蹲點干部,在原派駐村村情相對單純的情況下,被改派到項目拆遷任務繁重、村情復雜的流水鎮松南村,幫助松南村和諧完成征遷任務,脫貧28人,爭取到經費補助、慰問金70多萬元。
?他創新培育新興業態。培育跨境電商:作為區內最早的跨境電商工作者,起草首版建設方案,助力平潭獲批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跨境辦籌建與運作期間,他作為跨境辦負責人副手,協調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平潭獲批開展保稅備貨業務模式奠定基礎;在調研通路成本與業界需求的基礎上,參與制訂跨境電商扶持政策;編制跨境電商招商手冊,招引電商企業,助力平潭跨境電商跨越發展。培育服務外包:作為區內最早的主要服務外包工作者,他委托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制定服務外包產業規劃,協調開展規劃調研,認真審核反復修改規劃報告,幫助平潭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探索方向路徑;在做好服務外包示范候選城市年度評估工作的基礎上,他在領導支持下積極赴商務部爭取政策,邀請商務部服貿司來嵐調研,并提出平潭福州共建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方案,促成平潭獲批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培育“臺陸通”對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他招引福建新通途技術有限公司落地平潭,指導其開發“臺陸通”APP;起草對臺APP調研專報件、政協提案與省政府專報件等獲區主要領導及省上肯定與采納;推動其獲評平潭自貿區全國首創舉措、自貿區全國十大創新案例,助其擴大影響;推動召開多次專項協調會助臺陸通解決困難、對接資源、擴展功能,幫助臺陸通發展成為已有臺胞用戶6萬名、當前大陸最具影響力的對臺手機服務類APP,其支持服務讓企業深受感動,也幫助平潭自貿對臺工作打造了一張亮眼的電子名片。
他全程助推自貿建設。2014年平潭開始申報國內第二批自貿試驗區,他最早被抽調投身自貿區申報工作,作為業務骨干參與制定自貿區申報方案,當時申報工作是平潭一號工程,要求質量高、時間緊,他經常第一時間制定一版方案后,在等待領導反饋時擠時間鉆研自貿新業務、思考方案怎么優化提升,一接到反饋又馬上投入到下一版修改中,許多個夜晚都是改到冬天凌晨五點多回到家咪一小會兒早上八點又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就這樣晝夜連轉助力平潭獲批自貿區。自貿區獲批后自貿辦籌建期間,他主持改革處工作,自貿區建設要求“一周一檢查、兩周一協調、一月一小結、四月一評估”,各項工作從零開始千頭萬緒,他建章立制帶領處室建立自貿試驗任務、創新舉措、政策承接等核心自貿業務管理機制,推出的全國首創舉措領先福建自貿區三個片區。借調福建省自貿辦綜合協調處期間,正值用人單位因干部病假等人員短缺,他不以自己是借調支援干部自減壓力,而是除了吃飯睡覺都泡在省自貿辦,助力省自貿辦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并且發揮其在省自貿辦工作優勢,幫助平潭片區對接省上順利通過周年評估,多項創新舉措獲采納送評為全國首創舉措。主持績效評估處期間,他做好迎評迎檢等關鍵節點工作,制定各項迎評方案,做好動員組織工作,保障自貿區兩周年、三周年評估順利通過;建立完善自貿區績效考核機制,爭取恢復自貿專項績效考評分值,制定細分部門、業務、權重的差異化考核方案,組織開展科學有效的專項考評,起到促進部門更有力開展自貿工作的良好效果;構建涵蓋省、區兩級的“7+5”重點平臺體系,其中兩岸“三創”基地等7個平臺被納入省級自貿重點平臺,建立健全“六個一”的重點平臺推進機制,起草兩岸三創基地等平臺調研報告獲區主要領導肯定,提出的“騰籠換鳥”、“以臺助臺”、“提升專業”、“優化政策”等建議對兩岸三創基地等平臺后續建設形成了積極影響;爭取省級自貿專項資金兩千多萬元助力平潭自貿區建設,并建立健全部門聯動、分級審批、規范運作、績效導向的專項資金管理機制;做好企業服務,牽頭組織自貿法庭、海峽兩岸仲裁中心等為區內兩百多家企業召開自貿司法服務專題講座,助力優化自貿營商環境。尤其去年攻堅以來,他圍繞做大平臺流量積極開展平臺招商試驗,通過以創新引項目、以項目促試驗,成效顯著,牽頭辦招商小組短期內落地招商項目48個,包括首家外商投資數禾總部項目、自貿區全國首創的臺陸通平臺項目、總規模150億元的福建省紓困基金項目、全國前三的豚首互娛科技運營總部項目、首個兩岸合資影視后制項目、華業系ICT基金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惠及兩岸三創基地、總部經濟基地、兩岸特色金融集聚區、兩岸影視產業發展合作基地等自貿重點平臺,有效破解自貿試驗載體缺乏、重點平臺流量不足的難題,發揮自貿擴大開放中的先行先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