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中,男,195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龍海市疾控中心原黨支部副書記。多年來,無微不至地照顧患病雙親。90歲高齡的父親股骨頭骨折,患有白內障、老年性抑郁癥,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除了照顧父親吃喝拉撒睡外,他還經常給父親做康復運動。因為常年臥床,排便困難,他經常用手指為父親摳糞,味道難聞。父親去世后母親的身體也每況愈下。母親患有帕金森綜合征和老年癡呆癥,雖然生活不能自理,但床上和身上都收拾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異味。老人喜歡吃水果,他便不管刮風下雨都出門買水果。母親年輕時喜歡聽捏氣泡袋啪啪啪的響聲,于是他就經常帶氣泡袋回家給母親打發時間。為了防止母親下床摔倒,他還自己研制了不銹鋼床欄。而且每天晚上分時段巡查老人情況,伺候老人小便、喝水等。“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張小中卻一直堅持無微不至地照料雙親,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榮獲“第五屆漳州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提起張小中,熟悉他的人都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個大孝子。
張小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哥哥姐姐都上了年紀,張小中便主動承擔了照顧雙親的重任。2012年,他90歲高齡的父親股骨頭骨折,同時患有白內障,老年性抑郁癥,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穿衣、喂飯、洗澡,張小中將父親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早晨起床伺候父親洗臉漱口,一日三餐全都要悉心照料喂飯。幫父親洗澡、換衣服,是項“大工程”,夏天的時候,他每次都忙得大汗淋漓。除了洗臉、洗澡,端屎倒尿外,他還堅持在床上為父親做康復運動,自己給父親理發、刮胡子。每天除了幫父親按摩、洗身、換洗衣服和勤曬洗被褥外,還常常用輪椅推父親到客廳看電視或小區散心。由于常年臥床,排便困難,他每次都要用手指為父親摳糞,味道難聞。每天晚上還要分時段起床巡查老人情況,伺候老人小便、喝水。他不辭辛勞,無怨無悔,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5年3月,他父親去世后母親的身體也每況愈下。他的母親患有帕金森綜合征和老年癡呆癥,已89歲高齡,腿腳不方便,走路需要人攙扶,生活不能自理。除洗澡是張小中的姐姐代勞外,其他護理工作都由張小中一人承擔。由于神志不清,他的母親經常夜里下床導致摔跤,他夜里要三番五次起來巡床,防止母親下床摔倒。最近,他又自己研究出不銹鋼床欄,更好地防止母親夜里下床摔倒。知道情況的人都夸贊他“為了母親,真是煞費苦心!”
老人方便時都需要別人把她扶起到便器上,可經常還來不及把她放到便器上,排泄物就拉了一褲子了,張小中的妻子和他姐姐便不厭其煩地幫她擦、洗、換。老人雖然生活不能自理,但床上和身上收拾得干干凈凈。她的房間里,一點異味也沒有。老人喜歡吃水果,張小中就每天都買一些母親愛吃的水果,洗干凈后去皮切小塊喂母親吃。有一次,下大雨,家里水果吃完了,張小中為了能讓母親吃上水果,硬是冒雨出門去買,結果淋成了“落湯雞”。怕母親在家無聊,張小中就經常拿氣泡袋回家讓她捏(母親年輕時喜歡捏氣泡袋,聽啪啪啪的聲響,這些張小中一直記著)。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兩個女兒對老人也非常孝順。經常一有空就回家探望、陪伴老人,給老人帶好吃的。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從張小中的行為中,我們卻親眼目睹了他長期不厭其煩地細心照料雙親,真正體現了這位七尺男兒的崇高品德。由于幾年來一直無微不至地照料雙親,張小中的睡眠受到了影響,體重也從原來的60kg下降到了54kg。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張小中不僅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常常幫助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照顧雙親的同時,他還經常抽空回海澄鎮看望95歲的岳父,經常為他送醫送藥。就連小區里的老人他也是關愛有佳。有一次,張小中聽說小區樓下的老人摔倒骨折,他熱心地幫忙聯系醫生看病、取藥,還跟家屬介紹了護理老人的常識,得到鄰里街坊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