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明,1970年3月出生,男,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建甌市房道鎮埂尾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福建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黃其明上任以來,帶領黨員干部群眾將這個原來遠近聞名的“上訪村”,轉變為穩定和諧文明的美麗鄉村,“小都市”般繁榮的首批福建省商業重鎮重要組成部分。他本人2005年至2015年兩屆當選建甌市黨代表,2006年被建甌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被省農林大、省科協、省農函大授予優秀學員稱號,2016年被建甌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11月當選建甌市政協委員,2018年2月當選福建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2018年12月獲建甌市最美勞動者提名獎、建甌市五一勞動獎章, 2019年1月被評為建甌市優秀政協委員。
“我在省人大會上提交了花大量時間調研的《關于國道G528建甌至房道段公路提升改造的建議》、《關于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的建議》2個提案 。今天我在入戶傳達省人大會精神,同時宣傳村里發出的《踐行移風易俗 ,引領文明新風倡議書》。下一步要結合本村實際貫徹好省人大會精神。”1月21日,到福州參加省人大會議剛回來的省人大代表、建甌市房道鎮埂尾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其明告訴筆者。
黃其明2003年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伴隨著黃其明不平凡的村書記經歷,10多年來埂尾村也同時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當你進入埂尾村地界,會被眼前猶如“小都市”一派繁榮驚嘆,原來面積僅有2900畝的埂尾村與鄰近的房道村、七道村聯成一片,構筑了當今房道鎮所在地的大房道、大集鎮---首批福建省商業重鎮。。
為了大家,所以我回來了
黃其明上任前曾在閩北的順昌縣興辦企業,企業辦得紅火。就在黃其明準備繼續做大做強企業時,家鄉來人了,房道鎮黨委和埂尾村群眾代表來勸說他回鄉主持埂尾村工作。當地干部范興炎向筆者介紹說,黃其明之所以被大伙看上,是因為黃其明著實是個農村人才,年青有為,真心為村里辦事。他辦廠之前在埂尾村就很注重維護集體利益,從集體利益出發,常為村民辦實事。埂尾村雖然很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原來是個很復雜的村。大家看見黃其明這個年輕人確實是一個人才,所以大家也希望他來埂尾村任村支書。
黃其明在辦企業上,懂得經營和管理,是個企業人才。黃其明很有活力,在順昌辦廠又辦的很好很不錯,他又是黨員,叫他來后,房道鎮兩個比較大的企業就引進來了,埂尾村地租收入就增加了,同時許多村民也進廠務工。埂尾村的村民為擁有黃其明這位難得的人才,帶領自己致富奔小康生活而開心地笑了!而黃其明當時在順昌事業干的挺紅火的,又怎么舍得放棄豐厚的收入回到家鄉呢?當筆者問起黃其明他當時是怎么考慮的,他笑著回答說,如果當初不是我們房道鎮黨委、政府叫我回來,也許我可能這個時候還在順昌辦廠。因為當時那時候不要說是賺個幾萬,甚至是更多那可能會賺到手,主要我原先那邊順昌熟人比較多,同學也比較多,那邊辦廠收入是比較高,最高的可能在三、四個月份應該都賺到20多萬都有。那回來,我心里還沒這個底,我就感覺到回來看看我這個埂尾村基礎設施這么落后,規劃也是很雜亂,村里而且是欠款,是個負債村,而且我回來之前我這個村還是個典型的上訪村,村兩委干部和村民關系不融洽,包括村兩委整個環境不是很好。當時心里是不想回來,但是作為我是一個黨員,你如果說我不服從黨的組織,我感覺到好像作為一名黨員應該要服從組織召喚,這在我們入黨宣誓就有這么說的,所以我回來了。
很有擔當,他是村的好書記
2003年7月黃其明走馬上任了,他傾心撲入村里,根據村情實際既大膽創新,又實事求是扎實推進工作。黃其明認為村工作要開展,首先村兩委干部要團結、做表率。為此,他和村兩委班子向村民作出公開承諾,廉潔奉獻,多為民辦實事。引導村班子成員以“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為座右銘。他著眼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定出了嚴格、透明、可操作性的有效財務制度;他堅持定時定點向村民公布村務,村兩委干部廉潔自律、“不吃請”、“不請吃”,凡有經營承包項目都公開招投標。同時,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做好親戚、朋友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支持配合,不干擾村兩委工作。為此,沒有一位村兩委的親屬、熟人為此占到小便宜。黃其明遇到一個外村的村民在埂尾村地段蓋建新房。他為了得到黃金地段曾送錢物給黃其明,被黃其明婉言拒絕。這位建房戶感到不理解,說你為什么不要我的財物,黃其明回答是肯定的:我為什么要收你的財物?因為我是黨員。在工作中,黃其明做到事情透明、公開,對事關百姓生活、事關干部作風和經濟的問題絕不回避,他把村兩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召集在一起進行全面的村務難題大討論,放在桌面上來說,找出熱點、難點對癥下藥,逐一化解。為使村務工作更加科學、更加體現村民意愿,黃其明帶領村兩委逐戶走訪村民,給群眾一個能直接說話的空間,讓村民感到主人翁的地位,從而使村民與村干部形成合力。埂尾村兩委與村民關系搞得非常融洽,村里要作出重大決策,黃其明等村兩委一幫人都要拜訪老干部、村民代表,挨家挨戶的走訪,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舉手表決通過。
在科技興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不易遠走高飛的本村鄉土科技人才。黨支部、村委會選送對家鄉感情深的青年農民到有關院校去深造學習專業技術。幾年來,先后組織派送100多人次到有關單位學習實踐,邀請專家進村培訓,講解農業結構調整和栽培技術方法。目前埂尾村已成為全鎮有名的蔬菜種植大村。
在埂尾村,說到村支書黃其明為民辦實事,村民們贊不絕口。一位村民說,黃其明辦事很有誠心、很有魅力、很有膽識、很有擔當敢說敢擔,不怕得罪人。原誠興公司附近有兩座久拆不下的廟宇影響了鎮黨委、政府開發大概1500多平方米地塊,用于建設集鎮區全民健身運動場所?開發的計劃。在農村拆廟宇是難上加難的工作。可他從大局出發,到佛教信徒中苦口婆心做工作,挨家挨戶給他們講、開導,終于同意拆了,從頭到尾差不多做了一個月,終于佛教信徒同意把廟宇拆了,把這個骨頭啃下來。近年在鎮重點項目迎賓路建設征地中,他同樣沒少流汗水,多番入戶做思想工作,讓大家支持集鎮發展。
他引領的埂尾村工作具有前瞻性。幾年來,在他帶領下,埂尾村發展藍圖主動融入全鎮發展大局,配合房道鎮黨委、政府加速集鎮建設,投入200多萬元,完成舊村改造工程;劃出5畝黃金地帶,建成了閩北鄉鎮一流汽車站;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全鎮第一家規模工業企業落地,安排村民就業100多人;引進資金開發房道鎮首座公墓;建設了農民公園,使村民有了專門的健身體育活動場所; 在前幾年引進農田改造項目,全面改造村門口到金香爐沿線300多畝低產農田和防洪堤的基礎上,2018年又籌資進行了水利設施管護。“投資45萬元,村里的繁商路水泥路面重新鋪設工程將在本月26日竣工。到時后,埂尾將更靚麗。” 黃其明高興說。
村組織辦公場所老化,辦公經費緊張是農村許多基層組織遇到的難題。同樣埂尾村村部年久,且面積小,影響了村級組織戰斗力。為加快村級陣地建設,2018年該村在暫時沒列入上級村部改造整批資金項目支持情況下,自行多方籌資,啟動村民活動中心動工建設。新的村級組織陣地占地面積318平方米,建筑面積690平方米,投資70萬元。內部將按規范化要求設置,內有會議室、黨員活動室等。由于新辦公服務大樓處在集鎮商業區域,一樓可作店面出租,為村集體年增收數萬元。該村民活動中心發揮出辦公服務 、村集體增收“造血”兩用功能,有力地確保村級組織活動開展的長期穩定 。
黃其明迎難而上,成功地拆掉了黨群、干群之間的“隔心墻”,架起了心心相通的“連心橋”。埂尾村這個原來遠近聞名的“上訪村”,如今已成為穩定和諧文明的美麗鄉村。面對成績,黃其明說,成績只代表過去,鄉村振興埂尾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