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開張就會有許多操著廈門本地話的本地人陸續進店光顧,剛一進門,他們就會和黃國寶打招呼,聊聊家長里短,進到店里大家都像來到朋友家串門一樣,開開玩笑,寒暄幾句,十分熟悉。黃國寶由此說出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要判斷一家店是不是老字號,就看看這100個顧客中是不是有99個是說著本地話的當地人,只要是老字號,那就一定是本地人必定會來光顧的地方。”確實,來賴厝埕扁食店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操著本地口音的廈門原住民,他們從小就知道這家店,到現在還難忘這個“古早味”。
這些當地人顧客中有老人有孩童有年輕人有中年婦女有大老爺們。一個年輕男孩說他從小就知道這家店,小時候就住在這條街上,天天盼著家長們帶他來吃扁食,他今年20歲,20歲也意味著吃了這家扁食20年,雖然現在已經搬家了,他每次得空都要來這家店回味這個鮮美的味道。還有一個上了60歲年紀的阿伯說,他從扁食嫂還在世的時候,就愛吃這家扁食,而他自己家族上一代也曾開創了足可稱得上廈門老字號的小吃店,也正因為自己的嘴尖辨得出小吃的好壞,所以他吃扁食一直以來都只愛來賴厝埕這一家。
正是因為賴厝埕扁食店的老顧客大都是廈門本地居民,大家對這個古早味很是熟悉,而越熟悉了就越能起到把關作用。黃國寶說,只要味道一變味了,先別說會不會被檢測機構查出來,這些尋常老百姓才是第一個馬上就能測出來的檢驗官。這種督促與信任,也成為了黃國寶保住廈門老字號的最大動力。
扁食,拌面,魚丸湯,扁食店里最稀疏平常的幾種小吃,卻真實承載了賴厝埕扁食店老字號的好名聲。每一種食材,每一道工序,都是黃國寶的費心勞力之作。瞧瞧店里的招牌小吃鮮蝦仁扁食,里頭的鮮蝦仁就很有得說,這蝦必須得去采購純正的野生蝦。為了采購新鮮的野生蝦,每次有蝦船靠岸,黃國寶都會親自去進貨,特別是在七月份海水漲潮蝦的收獲季里更是要收購一番。扁食里頭的湯也很有講究,現代人在外面吃到的都是加調味包、湯包的調味湯,而黃國寶做的湯依舊堅持著傳統做法,用豬大骨慢熬而成。為此,黃國寶每天清晨五點就要開始熬制。另一道招牌小吃拌面,也頗有講究。拌面最看重花生醬,黃國寶做的拌面也正是得勝于此。他家的拌面只稍嘗一口,你就會毫不吝嗇地贊美一句,這是我吃過的味道最香的拌面了。而這要歸于黃國寶親自磨成的花生醬的功勞了。黃國寶每天都要挑選一批新鮮又表皮完整的花生米,先是炒炸后是磨制,做出別具風味又不含添加劑的花生醬。
在黃國寶看來,老字號之所以能一直取得大家的喜愛,是因為它做出的每一道食物都堅持真材實料,保存原汁原味,而這全依靠經營人的良心。
要說經營老字號有什么生意經,黃國寶說這還要回溯到他母親帶給他的影響。母親不管是做人還是做生意,都講究要“憑良心,講誠信,幫助人”這幾個字。母親還強調,講誠信是最基本的事了。
在黃國寶的扁食店里經常有被丟三落四的客人遺忘的物品,黃國寶每次都會把這些東西保管起來,掛在醒目又安全的地方,以等待丟失人來領取。要是落下的東西讓他覺得眼熟,能認出是哪位街坊鄰居的,他就會打電話告知。最令黃國寶印象深刻的一次顧客遺漏財物的事件還是在八年前,當時這位客人是第一次來吃扁食,黃國寶并不認識他。這位客人走后落下背包卻遲遲未來尋回,黃國寶便翻看了他的包,發現里面有近萬元的現金還有一疊他的名片。于是,黃國寶撥打了名片上面的電話,沒想到被誤認為是沒懷好意的陌生人而被匆忙掛斷,黃國寶沒有因此而埋怨,而是繼續撥打客人的電話講明事由。客人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丟失了財物,連忙趕回。
黃國寶做這些拾金不昧的事并不圖什么,當有客人為了報答他義務告知而送來禮物時,他都會擺擺手謝絕。他覺得這些都是小事,都是生意人該恪守的原則。
春夏秋冬,黃國寶的賴厝埕扁食店依舊保持著熙熙攘攘的面貌,客人細水長流一般的絡繹不絕,而黃國寶與他的愛人也十年如一日的相守在店里。對于扁食店的未來和這份傳統手藝的傳承,黃國寶沒有考慮太多,他說他會繼續守住這個古早味,并且不斷創新,追求完美,一直堅持到要放手的時候都能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