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彥偉,男,1983年11月出生,法律碩士,中共黨員,2007年5月參加工作,現任福建省石獅市人民法院執行庭副庭長。洪彥偉是泉州法院在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決勝階段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他主動擁抱“互聯網+”思維,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實踐有效破解執行難的解決方案,營造出了“我執行、我快樂”的良好工作氛圍。這種“快樂”,不僅來源于案件執行的提質增效,更來源于“紙上權利”兌現成“真金白銀”后,申請執行當事人的獲得感與滿意率。
自學編程,力破執行難
2016年6月,洪彥偉開始主持執行庭工作,深切地感受到執行工作之難、執行人員之累、當事人之苦。面對執行難的困局,洪彥偉積極思考,認為只有深度應用信息化,才能讓執行人員從大部分機械性、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于是,他主動“啃硬骨頭”,每天下班后就跨界當起了程序員,自學計算機編程到半夜,遇到難題,就通過網絡尋求解決方案。同事們經常看到,洪彥偉一人三臺電腦,加班忙碌到深夜。凌晨2時,成為了洪彥偉的“下班時間”,此時他才停手回宿舍睡覺,以免次日起晚遲到。“誰也不希望加班,可如果我加班能換取一群人減負,何樂而不為?”洪彥偉說。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戰,一套由15萬個代碼組成的石獅法院執行信息化系統出爐,并獲得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成為治理老賴的“神兵利器”。在信息化支持下,執行工作如虎添翼。2016年以來,洪彥偉所在團隊辦結案件4263件,實際執行完畢率33.4%,執行標的到位率13.39%,法定期限結案率100%,執行法官年均結案數居全省前列,且無一申請人越級信訪、無一投訴舉報,信息化驅動的流水線執行模式得到當事人、律師、社會、執行人員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贊譽。2018年4月4日,《人民日報》以《擎信息化利劍 破執行難堅冰》為題,對石獅市人民法院以信息化建設為引擎破解執行難的工作做法進行了報道。
心系百姓,做讓群眾找得到的法官
與向失信被執行人“開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洪彥偉對當事人的走心。有一次,為了幫一位四級傷殘的申請人早日獲得人身損害賠償,他和同事們每隔一兩個星期就到被執行人家里蹲點,最終通過多種布控“挖地三尺”找到被執行人,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賠償款一次性支付完畢。
人們常說,“人這一生,法院和醫院是最不能去的”在洪彥偉看來,這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公眾誤解。為此,他開發了執行法官公開(查詢)及在線溝通系統,并充分運用互聯網、新媒體、短信等方式,極致推進審判執行信息公開,當事人可實時查詢承辦人及其聯系方式,在線登記訴求事項。在洪彥偉的手機里,有許多陌生號碼發來的信息,那是當事人在詢問執行情況。“我剛參加工作時,曾給一位老人寄過法院傳票,第二天一早,老人趕到法院說,一輩子沒接過傳票,上面又沒有具體聯系方式,這讓他擔心了一晚上。”洪彥偉說,他當時就決定,要做一個讓當事人找得到的法官。
洪彥偉的努力,得到了當事人的肯定。留下手機號碼至今,他沒接到過騷擾電話,相反,當事人常常以短信、微信形式留言,耐心等他回復。法院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上,許多素未謀面的申請執行人留言,說他公正無私,是一直奮斗的“獅子型干部”。還有被執行人發來短信:“這個世界,沒有誰有義務為誰做什么,你卻是真正為民辦實事、為人民服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