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文,1967年5月生,國網龍巖市永定區供電公司培豐供電所農電工。至1998年起至今,他義務幫助村民解決的電方面的問題最少在4000次以上,大家都稱他是一頭“老黃牛”。
自費加配工具包
1998年2月,張松文卸任培豐鎮孔夫村支部書記,并由鎮里安排其任鎮供電所副所長。1999年6月,國家實行“兩改一同價”后,張松文成為永定電力公司培豐供電所的一名農電工。有一次,他來到大洋村老人張敬華家中催收電費,結果發現她家唯一的一盞電燈不亮了。經詢問得知,老人的兒女都在外地打工,老人也不知道找誰來檢查維修,燈不亮已有一些日子了。張松文二話沒說,幫他檢查線路,并把他因短路而燒壞了的燈泡換了。
經過這件事,張松文想:裝個燈泡、安個插座、換個保險絲,本是個非常簡單的事,但對于留守老人或殘疾人等特殊家庭來說,這可能是個難題,如果自己入戶工作時順便幫個忙,既可密切與群眾的關系,又幫了這些特殊家庭的“大忙”,單位配備的工具包不能私自隨身帶走,但何不自費加配一個工具包便于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呢!為此,他自掏腰包另配了一個工具包,并在摩托車上加裝了“工具箱”,同時配了一些常用的零配件,他說,“作為農電工,天天與群眾打交道,這樣‘一帶兩方便’。”從此,“憨文”這一稱呼也由此叫開了。?
特殊群體的貼心人
孔夫村門前自然村的張秀英是個殘疾人,尤其是其丈夫在2006年去世后,許多生活小事無法處理,需要鄰居或親朋的幫助,從張松文當村支部開始,就把張秀英家列入重點關照的對象。自1999年轉為農電工后,張松文仍把張秀英當作自己重點幫扶的服務對象,常常有事沒事都到她家走走,看看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從2006年開始,張松文一直幫她維護線路、換燈泡、代交電費。?
2015年的一天傍晚,張松文剛剛下班到家,振東村一位年近花甲的盧姓用戶就打電話給他,稱其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只有一人在家,快天黑了電燈卻突然不亮了,麻煩幫助檢查一下。他放下電話,顧不上吃晚飯就立即趕到老盧家。經檢查是因廚房線路老化而引起短路停電。張松文幫老盧換上新線后,老盧非常感激,并執意要留松文吃晚飯,但松文謝絕了……?
一波三折年夜飯
“老書記,鄰居家都有電,就是我家停電了,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
“我過去幫你看看!”2016年除夕夜8點左右,正與家人、朋友吃年夜飯的張松文突然接到孔夫村新塘自然村張良欽打來的求助電話,盡管從張良欽的話中可以判斷出是用戶家中的線路出了問題,不是他的工作職責范圍,但張松文還是立刻放下碗筷,背上電工包趕往張良欽家。?
一番檢查下來,張松文發現張良欽家中的空氣開關螺絲出現了松動,旋緊螺絲后送電并觀察5分鐘無異后,即返回家中吃年夜飯。然而,屁股剛落座,張良欽的電話又來了:“奇怪,開關又跳閘了。”張松文二話沒說又返了回去。?
經認真檢查,除線路有些老化外,通電觀察10來分鐘仍未發現異常……然而,腳才踏進家門,張良欽的第三次電話響了:“老書記,真不好意思,又跳閘了,而且這回開關合上去也沒用……”張松文判定:一定是電表至室內的戶外線路出了問題,他拿上手電第三次趕到張良欽家,結果發現院子里的一段經過一棵樹的外線因短路燒斷了。?
拆線、換線,一番忙碌下來,已是夜里九點多鐘了。當張松文回到家中時,家人、朋友已退席,他只好獨自吃起年夜飯……?
“十幾年了,沒有在家吃過一次安安穩穩的年夜飯,不是很遲才回來,就是剛吃上幾口就出去了!更不用說平時了。”談起張松文,妻子陳東春雖逐漸理解了,但仍有一絲埋怨的味道:“有一年也是除夕,我在家中準備年夜飯,松文卻幫用戶修開關去了,這時兒子又發高燒,便打電話叫他趕快回來,但我左顧右盼不見他,無奈只好自己騎摩托車帶兒子去看病。我想‘叫花子也有個年節’,對此有吵過、鬧過,責怪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像這樣的事多了,慢慢也習慣了……”